本报记者在北京市某小区拍摄到造型迥异、大小不一的老年代步车。
记者随后登录淘宝、京东搜索“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发现不少车的设计已经与新能源汽车相差无几,还有油电两用车型,有的最高时速能达到五六十公里,售价从几千元至两三万元不等。还有的山寨名牌轿车外形和商标,受到顾客追捧。而查询生产厂家,有的厂名含有“新能源”字样,多数没有正规来源。
线上线下,低速电动车持续高热不退,甚至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购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9.5万辆,而山东省的四轮低速电动车销量就达28.3万辆;从2010年起就享受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截至去年末累计产销量才突破100万大关,而低速电动车去年一年的销量粗估就超百万。
两者数据的悬殊,显示出低速电动车的旺盛需求。但与新能源的“根正苗红”相比,低速电动车尴尬在身份归类。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只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分,它属于哪类?
“多数低速电动车论质量参数、行驶速度、续驶里程、安全技术性能,尚达不到现行电动汽车标准,而且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很难认定。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车型杂乱无章。”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管局西城区交通支队的一名交警告诉记者,法律规定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非机动车限速为每小时15公里以下。“显然,低速电动车既不像机动车有牌照,相比非机动车又明显超速,有些四不像。”
不上牌照、不用驾照、不买保险,低价易学好停车……低速电动车的“高性价比”,在一线执法人员看来却暗藏巨大安全隐患。“超速、逆行、乱停乱放都很常见,甚至有人开到二环路上。管理起来也缺乏法律依据,所以考虑到驾车的不少是年龄大的老人,接的又是孩子,有时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受访交警介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代步车被认定为机动车,驾驶者就属于无证驾驶,将承担法律责任。
记者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以“老年代步车”为关键词搜索,结果数2016年为270个,2017年为198个,其中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案件量位居前列。记者还看到,不少案件一审后上诉,原因就是对认定涉案车辆是否属于机动车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