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环保限产只紧不松 钢贸商称没赚到钱

2017-11-08 08:45: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事实上,2012、2013年开始,不少钢厂将折旧年限延长,折旧率只有4-5%,而合理的折旧率水平应该是7-8%左右;这样算下来,很大一部分成本还没有考虑进来。

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权衡

小张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津西正达钢铁公司在唐山市去产能的过程中宣告关停,在这之前,他已在津西正达工作了近7年。谈到这次下岗再就业前后的变化,小张觉得,之前在钢厂的后勤工作稳定,但是不如现在的销售工作自在,现在每天只要在微信群里发布当日的钢材报价,只要有客户觉得价格合适,就可以从他这里订货。

“以前是死工资,一个月4000多块钱,现在就不固定了,卖的多挣得多,也能维持4000-5000块的收入水平。”小张向记者说。一番交流下来,工作的变化对小张的影响似乎并不大。

但是,一位跑了近20年运输的重型货车司机却认为,这些年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原先一天可以跑两趟活,也就是每天要来回两次将钢材从钢厂运往客户那里。”记者遇见这位司机时,正是下午4点左右,他正将货车停在离丰润区一家钢厂不远的地方,以方便接货;没事的时候他就闲适地靠在驾驶室的座椅上,等待着发车的命令。

这背后的原因很容易理解,钢厂产能控制了,产量降下来了,需要货车运输的量自然也少了。司机告诉记者,目前车上已经载有半车多钢材,他会在下午6点左右从钢厂出发,运往一家罐厂,“单程大概2个小时左右,算上卸货、返程的时间,回到家里可能已经是晚上10点之后了。”

不过,销售经理老李更在乎因为去产能政策执行得比较严厉,给老百姓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前几年,人均每月基本也有3、4000元的收入,但是工厂一停,工人只能转向别的岗位,一方面,换行业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如果干惯了以前工厂的工作,是否能及时转向,而转换行业之后又能否提供原先水平的工资都是未知数。”

这些不同的看法背后,实际上是一座城市转型过程中,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衡,或者说,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再选择,这也是去产能与环保限产等政策执行需要着重考虑的。

调查期间,包括老李、小张等在内的不少本地人向记者反映,一系列环境治理措施落实后,唐山的空气质量比往年好一些了;但是,一些小企业或小个体户也存在对于短期内经济效益受损的疑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