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环保限产只紧不松 钢贸商称没赚到钱

2017-11-08 08:45: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经当地人介绍,唐山本地规模较大的钢贸商东坤物流坐落于此,无论是业务量还是钢材种类,东坤的优势都很明显。记者从东坤物流公司的介绍中看到,该公司常年库存在4万吨以上,年销售总额达15亿元以上,其中H型钢年销量达80万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H型钢销售基地。

打个形象的比喻,唐山地区就像一个综合的大型商场,集聚效应明显,不仅钢材种类齐全、而且价格有优势;因此,一些外地钢厂也会选择在唐山设立经销点或代理商,而如果换成别的城市,这种“外进再外销”的模式可能就很难行得通了。对于钢贸商而言,虽然没有价格主导优势这一“天时”,但是它们有商贾云集这个“地利”。

老李是一家钢贸公司的销售经理,以经销圆钢为主,他告诉记者,公司的圆钢基本上都是从外地调货,而非唐山本地钢厂生产,“和其它钢贸商不太一样,我们是从外地进钢材再往外销,进货渠道一般是凌源钢铁、邯钢以及安阳地区的钢厂,这得益于唐山钢铁基地的属性,地理位置比较好,向外辐射的面比较广。”

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出现一轮上涨,去年还在盈亏平衡线下挣扎的钢厂效益出现转好;进入9月份,钢价出现小幅回落,但是仍处在相对高位,10月初,由于假期囤货等因素影响,钢价出现短时走高,之后也稳定在较高位。

然而,今年的好年景似乎并未让钢贸商们感到兴奋。

“我们员工就说,卖了好几百吨、几千吨,怎么也没看到钱啊!”一家钢贸商的业务员告诉记者,钢价上涨钢贸商也能跟着赚钱,但是如果钢价走跌,每卖一吨可能就要赔好几百,“跌价的时候又不能不卖,否则跌得越狠亏得越多。”钢贸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效益不能只看一时盈亏,必须将一年作为周期来算总账,才能看出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老李则认为,对于贸易商而言,今年的盈利状况不好源于终端需求的低迷。“对钢材需求量比较大的都是国家支持的基建项目,但是这些项目主要由钢厂直供,和贸易商关系不大;另外,今年房地产对钢材的需求是下滑趋势,小企业停工的也特别多,因此钢贸商能看到的需求量并不大。”

由于只能拿到钢厂剩余的一部分小单,老李更愿意将钢贸商的生意形容为“夹缝中求生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公司一个月的业务量大概是2000吨,按照经销一吨钢材40-50元的差价,全年的毛利可以达到100万元左右,按照唐山地区月均3500元的工资,公司每年为10位员工支付的工资合计42万左右,再扣除一年3、4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最后只剩40-50万元。“这40-50万还不都是能挣到的,钢材跌价期间还要赔钱。”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