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环保限产只紧不松 钢贸商称没赚到钱

2017-11-08 08:45: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针对一部分“以牺牲经济为代价来保护环境“的声音,迟京东认为,这种想法有失偏颇,因为环保本身就是把双刃剑,“按照国家要求,环保做得好的就没有太多限制,做得不好的肯定是要限制的,这也能够督促企业抓紧做好环保工作。”

他向记者分析,以钢铁行业为例,一直在强调环保公平,但是环保不公平的现象始终存在,比如郊区的一些钢厂还冒着浓烟,很多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监测设施等,这与一些正规钢厂相比差距甚远。“要是所有企业都达到了环保标准,就不会有今天的污染,至少要比今天的污染轻多了。环保问题的产生,既要从企业找原因,也要从政府监管方面找原因。”

国庆假期之后,随着天气的逐步转冷,雾霾天也开始增多,11月4日起,河北省10个市启动了重污染天气Ⅱ级响应,实施企业限产等应急减排举措应对这一轮重污染天气,这也意味着环保限产力度将加大。

“环保强化之后,地方政府和企业都不应抱怨,因为环保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企业环保达标就可以生产,没有达标的话就要投入设备改造,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能承受环保投入带来的成本增加就赶紧投入,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社会效益。”

迟京东认为,以前企业的环保设施没有配备齐全就开工投产,是政府监督不到位,而企业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执行也负有一定责任。谈到对今冬限产政策的判断,他认为,相比往年,今年对企业排放的监测、监督将会更加严厉,而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会加大。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