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我国装备生产企业的核心硬软件技术积累严重不足,CAD、CRM等主流工业软件几乎都被欧美企业主导,国内能够进行精密控制部件生产和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系统开发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寥寥可数,国内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产品仍然大量使用国外关键部件和软件系统。当前,跨国软件巨头正在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生产控制和操作系统,而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所需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与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却严重缺失,成为发展“硬伤”。
第三,良好的智能产业生态尚未形成,容易再次陷落“技术依赖陷阱”。
朱宏任等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传统工业控制领域还是信息化领域的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都很难满足企业智能化改造需求,需要工业领域、信息化领域和行业服务领域的供应商协同创新。
总体来看,中国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工业化改造、信息化建设和行业服务三大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缓慢,尚未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能够集成整个架构体系的供应商。而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正在快速形成智能制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如果应对不好,中国有可能在智能制造领域再次陷入“落后——引进——再落后”的“技术依赖陷阱”。
第四,数字化水平、精益管理能力参差不齐,易现“信息孤岛”困境。
IDC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遇到缺少数字技能与人才资源的问题。霍锦洁认为,新兴技术和架构的兴起,使全行业传统的IT基础架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尽管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信息与数据转型成熟度,但仍有很多企业面临“信息孤岛”。
爱波瑞集团董事长王洪艳认为,中国50%至60%的企业处在工业2.0阶段,30%至40%的企业处在工业2.0至工业3.0阶段,不足5%的企业达到工业3.0水平。中国制造业同时面临工业2.0补课和工业3.0向工业4.0迈进的双重挑战。在实施智能制造的路上,最大的“黑洞”是忽略基础管理提升,只提升硬件设备和信息化软件,形成“信息孤岛”。
朱宏任认为,许多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路径选择、重点改造方向、实施策略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惑和误区。“目前大家普遍重视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即各种先进技术、系统应用,而忽视了智能制造出现最基本的驱动力。”朱宏任说,“整个工业运作模式转化,要求企业不仅仅需要软件、技术装备、更需要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