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量子技术产业化背后:尖端团队有分量 基础人才缺数量

2017-10-17 07:22: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每经记者 叶晓丹 每经实习编辑 任芷霓

近期,量子通信领域动作频频,颇受关注。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运行,10月11日,阿里云联合中科院量子研究院发布了量子计算云平台。

不难看出,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量子通信行业都极为看重。据了解,此次云栖大会上亮相的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施尧耘,此前刚加入阿里不久,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施尧耘是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终身教授,是量子技术领域重量级人物。

量子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于1982年发现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而近十几年来,国内在量子通信领域不断发展赶超,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集聚效应

海通证券曾发研报指出,在5~10年内,在国内市场发展基础上,技术和产品有望走向海外,量子通信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届时合计市场规模将达1200亿元。其中,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及其产品化平台公司科大国盾、中科院郭光灿团队及中科院量子通信产业化平台国科控股等,均代表国内在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家量子通信企业背后都有中科院以及潘建伟团队的加持。

10月11日,浙江东方(600120,SH)控股子公司浙江国贸东方投资管理公司与中科大潘建伟教授团队战略合作,设立浙江神州东方量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量子技术产业化平台。而在知名的量子通信企业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科量子)背后,潘建伟持股7.5%,彭承志持股2.5%,二者皆为中科院院士。此外,拟IPO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潘建伟也持有其13.68%的股份。

潘建伟曾表示,量子信息研究集多学科于一体,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我们一直有针对性地选送学生出国留学,把他们送到量子信息研究的优秀国际小组加以锻炼。近年来,这些年轻人悉数回国,使得我们的量子研究团队得到空前壮大,形成了一支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年轻研究队伍。”

就人才方面,国科量子副总裁邸允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除了顶级的科研人员,其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占比在50%左右。

对于近年来有不少海外科研人才回国发展的情况,邸允柱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有大的潜力和机会,对人才的吸引和聚集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就吸引了全球的专业人才聚集,这些人才同时又推动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原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表示,在当今创新创造成为主流的背景下,科技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以及争夺引起的流动是广泛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也有实力叫板过去在这方面领先的国家,在科研力量上的争夺也是一种叫板。

为了推进量子技术发展,各地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招揽人才。济南市还出台高端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产业化支持政策,量子科技人才将享受一条龙服务,包括配备科研团队、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各项保障工作。

在产业化支持方面,济南将建立10亿元量子产业发展基金,优先支持省外企业来济合作量子产业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中专门设立了针对40岁以下青年人才的“量子调控”探索类项目,为支持该方向后备人才发展建立了绿色通道。

●专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

邸允柱告诉记者,目前,量子通信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随着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不断提升,人才的竞争将会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据《天津日报》10月11日报道,由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东单位发起筹建的天津国科量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注册成立,而正式成立后,天津国科量子将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通过量子通信技术培训、信息安全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在校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职业技能,培养量子通信行业相关人才。

实际上,早在2015年,业内就开始研究量子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国内从事量子信息领域研究的马宏源和明莹在《数学通信世界》发表的《量子互联网人才需求问题的研究》论文中表示,量子通信的产业化将引发巨大的量子互联网基础人才缺口。量子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的对接和转换是其中一个环节和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有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量子互联网基础人才,然而我国量子互联网基础人才缺口巨大。

此外,还存在量子互联网人才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论文中表示,在“三网融合”、“宽带中国”的战略背景下,通信企业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很多涉及量子通信的企业都要求招聘有工作经验或者培训经历的求职者,比如对网络工程师要求有实际的交换机调试经验,对硬件工程师要求有计算机或通信项目的测试或开发经验,项目推广人员有经验者优先录用等。

而目前我国量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十分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研究,促进知识成果转化,但校企合作仍然不充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实习实践,造成量子互联网人才实践经验不足的困境。

郑梓桢也认为,在量子通信行业中国目前是领先的,产业的兴起未来需要大量基础性的建设,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应该是比较大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