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主动扩大进口 中国能否说到做到?

2017-10-01 11:56:51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 李晓喻)2017年以来,中国已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态要主动扩大进口。在全球保护主义潜滋暗长之际,这个承诺能否兑现?

答案要从进口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责任中找。

8月8日,山西太原,民众在超市挑选进口商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资料图:8月8日,山西太原,民众在超市挑选进口商品。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中国已连续八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二大进口国,进口越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官方数据,2016年中国进口关税和环节税合计1.5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收入近四分之一;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人次。

此外,“中国制造”要加速赶超,也需要进口更多关键技术、设备和零部件。贸易特别是进口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红利,给扩大进口奠定了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逆全球化不得人心,不少国家也在通过缔结贸易协定支持自由贸易,但保护主义举措骤增已成不争的事实。据世贸组织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309项贸易保护措施。这给全球化的平稳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如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所言,对中国来说,如何让自身经济发展积累的能力惠及周边国家,与之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考虑到本轮全球化遇阻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分配不均,包容、普惠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既有利于密切区域内经贸合作,让周边国家更好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也是对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支持。

但要切实扩大进口,中国还面临不少难题。

一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内需。

目前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进口占全球份额十分之一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10年来中国进口额增加了5800多亿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2017年以来,中国进口单月增速已连续8个月快于同期出口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由要素规模推动型和出口依赖型的发展阶段,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因此,中国的内需扩张规模和内需释放程度,决定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力度和可持续性,也决定了中国进口能走多远。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直言,与剔除中国外的全球进口增速相比,当前中国进口表现依然偏弱,而这种情况还是在中国国内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少过剩产能已经退出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意味着,当前中国内需弱于其他经济体。”

在此情况下,深化结构性改革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料应成为中国扩大进口的优先事项。

二是如何打破影响进口的制度障碍。

时至今日,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高、检验检疫和通关流程繁琐、部分消费品关税高等依然阻碍着中国进口。提振内需远非一日之功,但通过深化改革打破制度障碍,为进口“松绑”,却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官方对此亦有清醒认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研究降低有些消费品的关税,鼓励特色优势产品进口;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在关税、进口检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创造机会平等的条件,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让市场发挥作用。

有理由期待,中国在扩大开放、增加进口方面将言行合一,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利好。(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