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金融科技重塑银行风控 带动零售贷款不良“双降”

2017-09-29 09:42:5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29日消息(记者马文静)“新兴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生态,商业银行的竞争对手不是源于哪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而是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29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面对汹涌而来的金融科技浪潮,这一次,银行“坐不住”了。近日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2017)》显示,在37家上市银行中,有30家银行在2016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其中更有24家银行提出详细的措施。越来越多的银行以金融科技武装自身,向“智能化”、“科技化”转型。

  加大科技投入银行以科技加速风控体系更迭

  向科技化转型决心之坚定,从各家银行的巨额科技投入上可见一斑。胡跃飞介绍,2017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在科技上投入了12亿元支持设备购置、平台搭建,在整体业务费用下降的情况下,科技投入同比增20%。同时,引进了数百名科技人才,当前平安银行的IT员工数,从原先的200多人,增加至1800余人。

  明确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的招商银行也提出,2017年将按照上一年度税前利润1%提取专项资金设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鼓励全行进行金融科技创新,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

  “如果投入1%利润仍不够的话,还可以扩大到销售的1%。”在招商银行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强调,将继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金融科技究竟有什么好,让银行对科技支出如此“壕气”?银行高管们的答案是:产品的创新、渠道的拓展、工作效率的提升、客户体验的改善…….这都是金融科技为银行插上的“翅膀”。

  而除了“腾飞”,对商业银行而言,严守风险底线更为重要。金融科技的魅力就在于,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为银行打造防范风险的“金钟罩”,重塑银行风控“防护网”。

  “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了银行信息不对称和风控难题,用更为有效的方法找到了互联网银行风控的完美途径。”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表示。

  2016年7月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银行运用大数据可以更精确地评价客户信用,提升风险决策实时性。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内控规则嵌入交易流程,更迅速地识别操作风险,预防、发现并及时阻断银行内外部的欺诈行为。

  “招行正积极利用Fintech技术来制造风险管理的武器。”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近期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围绕“数据+模型+算法”进行大数据风控。

  例如,在申请流程中,“闪电贷”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效防止伪冒欺诈,招商银行还通过大数据应用来强化欺诈风险模型的准确性。刘建军表示,运用新技术,招行也会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测,防止放款后客户将贷款资金用于民间借贷。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举例称,在贷款方面,风控需要识别是否是真实用户、是否为真实还款意愿、是否有真实还款能力等。在把贷款业务与平安集团投资理财的各项业务条线打通以后,平安银行通过对脱敏后的客户的资产情况、交易记录、消费情况、社交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风控的审批效率和水平。

  蔡新发表示,借助金融科技对风控体系的强化作用,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零售贷款不良增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天使”还是“魔鬼”?金融科技风控还需防范新风险

  而一片叫好声之外,金融科技的“双刃剑”属性也引起部分银行重视。这种“双刃剑”属性主要体现在,金融科技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提升银行风控能力的同时,其本身也极易引发新的风险。

  华夏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窦云红就指出,一方面,要认清、正视金融科技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加剧与扩散效应,要有意识地严控业务准入标准,提高风险定价、风险处置能力,加强消费者安全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取其精华、扬长避短,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技术优势,强化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隔离等技术防控能力。

  她表示,基于以上考虑,华夏银行除了坚持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防控策略,还注重技防与人防并重。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强化系统硬控制的同时,加强与行业平台合作,形成快速共享信息、快速控制风险的合力。“此外,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新业务特点制定相应措施,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窦云红说。

  杨荣分析称,整体而言,监管部门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金融科技的创新保持支持态度,对传统银行是有利的。而随着不同的机构根据各自的专长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银行业金融科技将向更加专业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未来银行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