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机构跑步进入消费金融 三大掣肘成待解魔咒

2017-09-27 11:22:5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 王明月)继宜人贷和信而富后,趣店将赴美IPO再度刷屏。作为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典型代表,趣店进军海外资本市场似乎指明行业前景一片光明。

与此同时,国内第二大分期金融公司佰仟金融却面临着哈尔滨银行“断粮“的压力,同样的问题也正困扰着其它同行。近期,激增的消费贷却被查违规流入楼市,消费金融所面临的“资产荒”同样令人担忧。此外,风控不足导致的坏账压力也成为行业不愿提及的痛点。

一面是美好的未来,一面是焦灼的现状,如何突破瓶颈成为行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消费金融处于增量市场 三大主体跻身其中

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16年,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突破30%,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

“消费金融的发展得益于刺激消费背景下政策的扶持,在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后,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为迅猛。”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2009年,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发展试点消费金融公司。此后,消费金融走向正轨。截止2017年8月底,已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3家。

此外,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起步,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的创业型公司直接服务目标用户定位为个人消费者,为其提供信任借贷的分期付款服务。此后,京东推出了“京东白条”,天猫推出的“天猫分期购”以及“花呗”等。

曹磊向央广网记者介绍,目前消费金融市场上形成了三大玩家:一是商业银行;二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三是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消费金融服务主体拥有不同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其中第三类又可分为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依靠电商平台搭建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如趣店。

从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不足20%,而欧美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这一比例通常在50%以上。其中,在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中,住房、汽车类信贷占到了80%。因此,消费金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消费金融机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