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江苏、深圳三地对消费贷下达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个贷管理,谨慎发放个人消费贷款,限制消费贷流向房地产。邮储银行杭州分行等多家银行因违规操作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或炒股,收到了监管机构下发的罚单。
对近两年迅猛发展的银行个人消费贷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急刹车”。
据多家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91.43%降到了51.40%。从结构上看,消费贷在悄悄崛起。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其中暴露出银行可能对贷款资金流向把关不严,存在消费贷、经营贷实际变成购房贷款的可能性。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许锡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消费贷过热过快发展,它的真实用途是有疑问的,就像前几年房贷那么热,背后不一定是真实的居住需求。目前对消费贷的必要管控是及时和必要的。”
好景不长
张巍(化名)在深圳某银行已经工作快两年了,今年2月,他从业务员晋升到了项目主任,带着新招的一组8个应届毕业生,开始试水消费贷业务。
“业务第一个月的指标是30万,每一个月加10万元,自己都是一家家公司、店铺进去推广,到第三个月后业务开展就轻松多了,基本都是客户转介绍客户,每个月完成指标没什么压力。”张巍说。
此前,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在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贷款增长80%都用在了个贷上面。”随着楼市调控的升级,商业银行持续收紧房贷额度,但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4677亿元,相比去年下半年减少500亿元;而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曾指出,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房贷额度逐渐受限,部分居民购房贷款或借道短期消费贷款完成,导致居民短贷的高增长。
但好景不长。近期,北京、江苏、深圳三地的监管机构先后发文,要求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
其中,北京严查个贷违规购房细则,要求银行自查对象为单笔20万元以上消费贷,并着重关注房抵贷、短期内办理两笔及以上消费贷款等7项特征;江苏细则要求各商业银行建立大额消费信贷投向监测机制,按月向央行和银监局提交报告;深圳细则明确将个人消费贷款最长期限缩短为5年。
“我们在放贷时审查已经很严了,消费贷受限后大概还是流失了1/3的客户。”张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业务也不好开展,同事流失率很大,我刚进来的时候是有三个小组,现在有一个小组已经撤了。”
事实上,近两个月以来,不少银行的消费贷额度逐渐收紧,缩短最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额度,部分银行甚至暂停了个人消费贷业务。
这对张巍来说,是一次业务上的大挑战:“客户少了但个人放贷的指标没有少,在完成业务考核时就很困难。贷后检查也要做得很严,需要跟到客户把这笔贷款还清,这事儿才算完。”
遭遇监管
2017年1-7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但短期消费贷款却迎来了爆发性增长。2017年前7个月居民短期消费贷新增额达1.06万亿元,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元,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元。信贷市场迎来业务结构转型。
对于消费贷款的去向,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审批规模较高(上限可达数十万元)、银行贷后监管较松等原因,部分资金被违规挪用进入楼市、股市和其他投资投机领域的情况。
应对此类情况,监管层下发各类金融风险提示或消费贷整改通知,同时还向违规的银行开出罚单。
9月1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示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杭州市分行因违规操作个人消费贷款被用于购房的65万元的罚单。另在9月6日公示台州银监局对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的处罚信息,原因同样有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
此前,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的行为”,同样被罚款20万元。
在今年6月,大连银监局连发10张关于消费贷的监管罚单。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各大银行也对消费贷进行调整。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额度都比较紧张,甚至有些银行已经暂停了消费贷。
时代周报记者以借贷人身份向深圳各大银行咨询,平安银行的消费贷额度为2万-50万元,需要提供房产、车辆或授权保单作为抵押;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则取消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项目,办理消费贷需要房产抵押。
华夏银行目前个人信用消费贷较为宽松。华夏银行深圳某支行个贷业务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消费贷的数额为5万-10万元,首贷期限为3年,3年还清后再申请可获得5年期限,身份证、银行卡、公积金卡就可办理。但对于借贷人的资质有更高要求,“一万元以上的稳定月收入的条件才比较容易通过风险审核,这在之前是不存在的”。
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许锡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在个人消费贷款的各项指标、预期放贷数额等上不会做大的调整,但会保持较高的资质要求和风险审核标准。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向商业银行发出金融风险提示,许锡龙表示:“首先消费贷发展要跟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虽然执行新的要求可能会对当前的具体业务带来一些影响,但整体影响不大。从长远来说,这对银行风险控制,促进消费贷更好发展上是有利的。”
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信贷市场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6年度调查显示,在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个人消费贷款连续四年成为个人金融业务中最重要的部分,选择此项的银行家占比由2015年的68.7%上升至71.9%。
据各大银行发布的中期财报来看,截至6月末,多家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且增速明显。
其中,平安银行上半年末消费金融贷款余额2770.9亿元,新发放贷款1294亿元,同比增长255.49%;工商银行上半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600.48亿元,比年初增加130.28亿元;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1644.7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2.19亿元。农业银行表示,主要由于大力发展“随薪贷”“网捷贷”等消费贷款业务。
“现在消费贷在一些城市比较过热,确实也反映出其中可能存在不正常的现象。”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许锡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这也是因为国内消费群体的贷款消费习惯还未养成。”业内人士表示,近日北京、南京、深圳三地对消费贷的管控和调整,是一次对房市管控的警示,也是对消费贷回归消费本质的提示。
早在2010年,央行和银监会就曾发布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此后,银监会等部门也多次发布相关通知,强调对消费贷款的管理。
“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有利于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对提供贷款的银行来说,也是新的业务增长点。”许锡龙如是陈述消费贷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同样看好消费贷未来的发展。他认为,消费贷在银行经营范围内,是银行可以加大力度去探索的领域。
在许锡龙看来,居民在消费贷上的需求在保持增长,未来发展在总体上是很看好的。个人消费贷款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不可或缺,应该鼓励,但是眼前,消费贷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
“现在银行下调额度、缩短贷款期限,这只是管理消费贷的一个方面,还不是完备的措施。从国外银行的经验来看,消费贷和房贷、其他贷款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消费贷更重要的还是要监管到借贷者的消费内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教授何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何平认为,现在我国的消费贷出现了流入房市或其他产业,让消费贷打破自身边界,大部分的责任在于银行在监管上的漏洞。
“消费贷需要银行在征信、风控、放贷后的监督等方面加强,也要保护借贷人的个人信息,防止暴力催收的问题出现。”黄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如果银行推出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消费贷良性发展在这一两年内就可以实现。”
张巍对于自己的职业则有些力不从心,他说:“人们提前消费的观念慢慢形成,监管也会加强,消费贷的推广和办理都可能会被更精准更高效的科技取代,产品匹配、客户审核、放贷跟踪等转移到线上,那我就需要换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