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过度追求收益率埋下危机
货基教父人生的起伏,充分反映出拥有多个光环的货基并非绝对安全,也给了大众更多的启示。
天风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2008年的货基流动性危机,从直接原因来看,信用事件是导火索。当时投资者判断,如果雷曼兄弟破产,其发行的商业票据将一文不值,而Reserve Fund持有大量雷曼兄弟商业票据,或面临巨大损失。因此,投资者出于恐慌纷纷将基金份额赎回,短短两天之内,该基金就收到近40亿美元的巨额赎回申请,基金管理人无力提供足够的流动性支持,最终不得不宣布基金跌破面值。
但更深层原因是,基金管理人对高收益的追逐加大了投资组合风险。在货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投资经理越来越关注货基的收益率而非流动性,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风险和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越来越大。比如,Reserve Fund持有正是雷曼兄弟商业票据。
事实上,“特殊的规则设计导致货基本身就非常脆弱,并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摊余成本法下,投资者认为货基是刚性兑付的,具有强烈的赎回冲动。另一方面,货基并没有像银行存款那样设定资本缓冲,当发生挤兑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货基将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上述分析师指出。
据了解,我国货基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也存在一些基金经理为追求较高的收益率,采用激进的投资方式,一旦市场逆转时,风险就会加速暴露。”前述基金市场人士透露。
另外,货基的收益率还与市场利率直接挂钩,高收益率也并非一直能够维持。2016年1月,日本央行推出负利率政策,震惊全球,不到2个月,货币基金市场就出现“关门潮”,管理货基的11家日本资管机构全部计划清盘旗下货基,将变现资金分给投资者。
未来:监管将日趋严厉
“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虽然在较长的时间内,货基都是安全的品种,不过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货基危机极易扩散,而货基危机往往又伴随着金融危机,两者的负面影响会相互传导,所以货基危机要么不爆发,只要爆发对整个金融市场都是毁灭性的。因此,货基潜在的风险需要提前预防。”一位北方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