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货基是绝对安全的
如果说较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率是货基备受青睐的最重要原因,那么,具备同样属性的权益类资产——股票或主投股票的偏股型基金为何没有让投资者如此“痴情”?“另一个核心因素是安全,在日常宣传中,货基经常被定义为安全性最高的产品,甚至会被披上与银行存款安全性相仿的外衣。”多位基金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
日前,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评级发布报告称,中国货基行业资产集中度将加剧风险,如果大型基金进行大额或突然的资产再分配,可能影响市场流动性或定价机制。惠誉的主要论据有两个:一是中国货基资产集中度过高,不利于分散风险;二是目前货币基金中有相当比例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制的货币基金,一旦这些机构投资者大额赎回,对市场流动性会影响很大。
惠誉报告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其提及的“货基风险”也并非空穴来风。参考海外市场经验,货基的确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
追溯历史,货币基金市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两名华尔街经纪人布鲁斯·本特和亨利·布朗瞄准“利差倒挂”这一机遇,发明了美国第一只纳税货币市场基金——Reserve Fund。而利率倒挂长期存在、美国股市数次崩盘,都为此后货基迅速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至2008年末,美国货币基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惊人的3.5万亿美元。
在此期间,美国有一只货基因重仓投资浮息债而导致基金净值跌破1 元,于1994年宣布清盘,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货基“破净”事件,不过由于该基金无散户投资者,影响较小。
货基真正的危机发生金融危机那年,也正是那年货基教父以亲身经历又给市场上了一堂生动的“货基风险”课程。
作为首只货基创始人,布鲁斯·本特被誉为全球货币基金教父,他在回忆当年设立货币市场基金时表示,其初衷是为了让投资者规避过大的市场风险,提供一种安全性投资和更及时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的目标是提供有效率的现金管理,为投资者提供可随时变现的美元资产,同时有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布鲁斯认为。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教父并没有坚守当初的理念,2008年,布鲁斯·本特执掌Reserve Fund因持有7.85 亿美元雷曼公司票据,账面出现巨额损失,那年9月16日,Reserve Fund净值跌破一美元,随着金融风暴全面爆发,共同基金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基金终以清盘告终。更严重的是,负面消息很快扩散到其他货币市场基金,引发恐慌性赎回。美国政府最终不得不为市场提供1年内担保方才平息危机。而布鲁斯·本特及相关人士此后也被监管当局以诈骗罪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