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欧洲经济的“默克尔”曲线

2017-09-26 07:42: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05年,来自东德的默克尔女士成为德国新一届总理。当她刚刚进入德国总理办公室时,还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时代。12年过去,身边的世界早已换新,伴随着默克尔稳稳拿到第四任总理“续期”,英语世界屡屡被称做“欧洲病人”的德国也彻底翻身。制衡债务危机、解救欧元区、纾困难民潮,这位本土“移民”已在欧洲架设了新的经济曲线。

欧元:统一的“捍卫者”

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及盟友基督教社会联盟(CSU)获得最多选票,得票率达32.7%。如选前预期,默克尔将第四次连任德国总理,成为欧盟在位最久的现任领导人。

不过,和前四年的大选相比,基民盟、基社盟的得票率明显下滑,而联合执政的社会民主党(SPD)只拿下20.2%的选票,创二战后的最低得票率。相反,反移民、反伊斯兰化的右翼政党德国新选择党(AfD),得票率超过预期,除了成为德国第三大党,也成为1950年代以来第一个取得联邦议院席次的右翼政党。

而极右翼政党德国新选择党是惟一一个愿意追随英国“脱欧”路线,并希望通过公投离开欧盟的政党。它还想退出欧元区,重新引入德国马克。极左翼政党左派党不提倡退出欧盟,但目标是彻底改写《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里斯本条约》,以允许欧洲“新的开始”。该党也是惟一在宣言中明确要求希腊减免债务的政党。

相比下,默克尔的基民盟/基社盟则在竞选宣言中称,“我们将继续排除债务的共同化,这听起来像是对马克龙的警告,但同时也指出,我们已准备好与新的法国政府逐步发展欧元区”。

事实上,捍卫欧元的“统一”,默克尔最大的底牌还是德国经济。三届总理任期内成绩可观,作为欧洲最大的国民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增幅略高于欧元区的整体水平。2017财政年度收支盈余预计高达183亿欧元,失业率降至4%以下,创下历史新低。有统计称,默克尔开始第一任总理任期时,德国有500万人失业,如今只剩250万,足足少了一半。

面对德国国内外一系列危机,默克尔与她领导下的德国政府表现亦可圈可点,在英国“脱欧”、法国国内乱象频出之际,德国已当之无愧地成为欧盟的政治基石、欧元经济区的火车头。

债务:倔强的“铁娘子”

几年前那场债务危机时常如影随形。在许多与会者的记忆里,这是为期三年的欧债危机的谷底。2011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11月3日-4日在法国戛纳举行,与会者在欧洲零距离讨论欧债危机等问题。

“那一刻,我们所知的欧元区显然可能已经解体了。”参加戛纳会议的法国代表团的一名成员表示,“随着危机蔓延,在那一刻,已处在崩溃的边缘。”

希腊在政治上发生内爆;大到无法纾困的意大利,似乎要不了几天就会被全球金融市场赶出门外;同时,尽管萨科齐和奥巴马相信,必须大幅增强欧元区的“防火墙”(亦称“资金洪流”)才能抵御惊慌失措的债券交易员的攻击,但他们两人怎么都无法说服默克尔让德国加大对这一“防火墙”的贡献。

“这不公平。我不能代替德国央行做决定。我不能这样做。”虽然欧元区被希腊和意大利搞得走到了内爆的边缘,而德国经济是整个欧洲大陆的坚实堡垒,但此时此刻却是默克尔被逼到墙角。

默克尔的反对立场源于历史的“旧伤”: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将魏玛共和国推入绝境的恶性通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央行的印钞机造成的;当时的德国央行为支付战争赔款大量发行货币。

在德国的坚持下,欧洲央行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板建立,后者在上世纪50年代成立时被赋予了完全独立的地位,使其免遭政客的插手,以免重蹈上世纪20年代的覆辙。德国政府还要求《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禁止欧洲央行购买主权债券。欧盟在1992年签署了该条约,为创建欧元奠定了基础。

在2011年11月的那个夜晚过去不到一年后,欧洲单一货币的生存危机无论从哪个视角看都将画上句号。一度威胁要瓦解欧元的市场将被驯服,看似无穷无尽的通宵达旦的紧急峰会将告一段落。

当欧元区危机的历史被载入史册时,从2011年末贯穿2012年的那段时期将作为永久性改变欧洲一体化计划的几个月被世人铭记。严格的预算规则被确立为不可侵犯的纪律;国家层面的银行业监管职权被剥离;而欧洲央行将开动印钞机,成为陷入困境的欧元区主权国家的最后贷款人。

难民:被稀释的权威

这是面对欧洲难民潮以来德国的首个全国性选举,选举结果也被解读为债务危机后,选民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信任投票。

两年前,在默克尔执政十年之际,她出人意料地放弃了一贯求稳的路线,做出了敞开胸怀迎接叙利亚难民的决断。默克尔实施了开放的难民政策,德国容纳了超过100万难民。

默克尔对难民“开门”政策的命运,承载着一种全球性的意义。然而,无论在德国还是在欧洲,默克尔的代价都可能是她被稀释的权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表示,选择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党形态,而是相对松散的异议型政党,或者说议题党,它通过运作不同议题确定其反政策立场,从而获得民众支持。

在崔洪建看来,选择党的异军突起代表了德国社会隐藏的另一种声音,就是反对默克尔政府的政策,从欧元区政策到难民政策,而且这种反对声音在不断扩大。同时,选择党的崛起也是对德国大联盟执政的妥协文化、共识政治的不满和反动。

不过,代价也换来了年轻人的选票。吸纳百万难民为她赢得了许多年轻选民的积极反响,虽然也挑战了保守派联盟的传统政治路线。

默克尔在年轻选民中的吸引力不容小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2013年的选举中,默克尔的个人魅力吸引力首次为基民盟赢得了18-24岁年轻人中的大部分选票。此前,年轻人一般更偏爱社民党和绿党。而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民调中,18-21岁的选民中默克尔的支持率为57%,高于所有选民中的53%。

据《汉堡商报》数据,今年德国选举中,30岁以下选民只占全部选民的16%。尽管如此,能否赢得为数不多的年轻人的青睐和支持,对于德国各个政党而言都是一件需要长远看待的事情。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