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忠言)博士
自8月29日复牌后,珠海某机构买进了983万股。我当时就提示:“格力有可能举牌海立”。
上周我根据海立12个交易日大涨25%、20个交易日换手90%,便认为“这显然是市场预期可能会跟举牌有关”,“若真想夺取海立控股权,一二级市场结合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即二级市场举牌,再谋求海立大股东协议转让10%股权”。
果然,我的预测被市场验证。从8月29日的跌停板11.64元开始,到9月19日15.45元最高价,格力连续16天不计成本地大量买进海立股票,本周三海立果然公告举牌5%。
那么,格力举牌海立的动机是什么?它对海立的未来的发展有何帮助?对上海国资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格力的举牌公告和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如何解读?
一、对格力举牌海立公告和答复问询函的解读
按照格力周三晚的举牌公告:“此次增持海立的原因是基于对海立股份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同”。且在“未来12个月内,格力电器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根据海立股份周三晚间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格力电器本次权益变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
格力电器市场部部长陈自立透露:“此前海立股份大股东谋求股权转让,格力电器也是协议方之一,鉴于后来转让终止,只有从二级市场买。”
但是,周五格力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称:“由于海立股份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计划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截至目前格力电器没有获取海立股份控股权的计划”,“由于海立股份股价、控股股东转让计划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截止目前无明确的增持计划”。并承诺:“未来12个月以内不减持已持有的海立股份股票;未来12个月内,如海立股份控股股东又有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格力电器承诺参与新的股权转让计划”。
我对格力答复问询函的解读是:
(1)格力仅举牌5%,必须连举牌4次才能谋求控股权,所以只能说,“目前没有获取控股权的计划”。但没有说后市不再举牌。更没有说,在海立控股股东有了转让计划后,格里也不谋求控股权。这是格力在目前不得已情况下的表态。
(2)由于海立股份后续股权转让计划不明,若表态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定会导致股价飙升,更难以买到股票,所以格力只能表示:“截止目前无明确的增持计划”。
(3)格力仍然对海立大股东新的股权转让计划,抱有期待。一旦有,就“承诺将参与股权转让”,格力在条件适当时,谋求海立控股权,志在必得的姿态并没有变。
(4)此事的主导权,一是在海立的大股东电气集团和实际控制力上海国资委;二是在二级市场股价回落到合适的位置和成交量放大时,格力如何举动。
(5)格力举牌海立5%,已成为第三大股东,这是既成事实,具有对海立公司经营业务一定的话语权。
二、格力举牌海立的动机
格力之所以不计成本地举牌海立,并希望获得控股权,从格力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也有强烈的动机。
一是看重了海立牌空调压缩机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质量水准。海立是上海日立电器公司占有75%股权的控股股东(现已改名为上海海立电气公司)。其空调压缩机吸收、消化并改进、发展了日立压缩机的技术,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占七分之一。
二是看重海立的冰箱压缩机。海立的冰箱压缩机同样是世界一流水平,并且比空调压缩机的历史更为悠久(海立股份原名为“冰箱压缩”)。格力不可能不想到,当其成为国内空调的龙头老大之后,也完全有条件利用海立的高质量的冰箱压缩机,争取达到国内冰箱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三是看重了海立的新能源车用压缩机。海立的新能源车用驱动一体化电动涡旋压缩机(简称新能源车用压缩机),是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在节能环保、舒适性、可靠性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并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
四是看重海立的人工智能。海立从2007年便开始了自动化探索,引进了工业机器人、RGV小车及条码管理,并进行了多品种、多批次生产模式的系统排程。2011年,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工业机器人连线,2015年底,基本建成了数字化工厂。在投入工业机器人后,其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10年间降低了生产成本70%。
五是看重了海立在节能环保上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为了治理京津冀地区入冬取暖后的严重雾霾,海立研制出拳头产品——空气热泵。将传统的煤变气取暖,革新为电变气取暖和地热变气取暖,获得了国内技术专家和环保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已进入了量产。
六是看重了海立有望与中美合资的特斯拉上海工厂合作。据媒体预测,特斯拉上海工厂很可能于今年秋天落地上海。根据协议,除锂电池从美国进口外,其余的配套产品主要由上海相关企业配套。海立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新能源车用驱动一体化电动涡旋压缩机,无疑是特斯拉独一无二的选择。
七是看重作为上海老牌上市公司海立的实际净资产的大幅增值。无论是先前的公开挂牌转让时格力表示愿出高价受让,还是这次在二级市场举牌5%过程中的不计成本的买入(前9天均价是12.55元,买入1892万股;后7天买入均价14.2元,买入2439万股,最后一天买入均价为 15.03元,最高买入价为15.45元)。与以往其他的举牌者逢低买入、震荡打压买入迥然不同。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深层的重要原因是,海立的实际净资产经过了25年的发展,包括土地、厂房、房产、办公楼、技术、品牌等早已大幅升值,远不是25年前评估的账面每股净资产4.64元。即便格力以20元的价格获得控股权,也远比其重置一个海立成本要低的多。
正因为此,格力公告称:“未来12个月内,格力电器不排除进一步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性。”
三、格力若入驻海立,海立能得到什么好处?
1、目前海立年产1900万台空调压缩机,将由格力投资,扩建为年产4000万台空调压缩机,并由格力包销,效益将增长一倍以上。
2、如果格力大力发展冰箱产业,那么海立的老牌优质的冰箱压缩机,也将有广阔的市场占有率。
3、海立的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将会快速增长。一旦格力成为控股股东,无论是格力在海立建新能源汽车基地,还是在其他地方建新能源汽车基地,海立的新能源汽车压缩机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4、利用格力集团、格力电器以及董明珠的知名度和广泛的市场影响,海立的治理雾霾的利器空气热泵,将获取更大的国内外市场。
5、利用格力巨大的资金优势,海立主业的三大块——空调和冰箱压缩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驱动装置和电机、冷暖装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将进一步打通。
6、如果格力成为海立控股股东之后,海立在强有力大股东和掌门人的领导下,将在管理层结构、经营理念、产业发展、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公司效益等方面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由长期来的绩差股、绩平股,跃身为绩优股。
7、如果后市海立的控股股东将部分股权协议转让给格力,不仅可以确保以20元以上的高价转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且海立现国有股东仍将保持第二大股东地位,成功地实现混改,较之先前全部转让国有股权的方案,无疑要优越的多。
四、格力举牌海立,对上海国资改革有倒逼作用
8月中旬,原本海立推出了公开转让国有第一大股东的方案,跨出了混改的重要一步。但因控股股东中的个别掌门人搞假拍卖真内定,试图用10天时间搞突然袭击,将国有股权以较低的价格转让给内定企业,违背了三公原则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权转让的规定,作出了终止转让的匆忙决定,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非议,迫使上海市领导免去了海立控股股东掌门人的职务。
而格力在二级市场突然举牌,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向沉闷已久的上海国改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可以预见,下一步上海推出的国资改革动作,不可能再是注入资产、购买资产之类的小打小闹,而是大力度的转型升级为国际国内领先的新兴产业。
五、海立复牌后将会如何表现?
先看海立几个阶段的成交区间和筹码分布:7月28日—8月21日,股权转让的6天,共成交1.32亿股,均价12.46元;8月29日—9月8日,终止转让后复牌的前9天,成交2.1亿股,均价12.55元;9月11日—9月20日,共成交1.34亿股,均价14.20元。
再看流通A股的分布:根据中报显示,海立流通A股4.6亿股,扣除前10大流通股东的2.35亿股,在外的流通的A股只有2.25亿股,如果十大股东中的3个个人大户全部抛售共1422万股,再减去格力锁定4300万股,外面最多可抛的筹码只剩1.8亿股,是一只小盘、26亿元的小市值股。
因此,海立复牌后的表现,取决于持有海立和未持有海立的投资者对上述格力看好海立的七大理由是否认同,取决于上海国资委对海立控股权转让的态度,以及投资者对海立大股东后续股权转让的可能性如何预期,取决于格力在何时、什么价位上又开始增持股份。
可以说,海立将进入了投资者与格力和海立大股东之间角逐的阶段,进入了各类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以及短线投资者与中长线投资者之间的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