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开始盛行的年金附加万能险组合上演了最后的疯狂
“十一之后,134号文开始执行,所有产品都不能再附加万能账户,想给孩子存教育金、自己存养老金的,一定要在十一之前下手。”刚到公司,李君(化名)就在自己的客户微信群里发布了上述信息。
今年5月11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保监人身险〔2017〕134号,简称“134号文”),要求保险公司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如今,距离整改期限不到十天的时间,年初以来开始盛行的年金附加万能险组合上演了最后的疯狂。在李君看来,不但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在时间差内加大销售力度,有意向购买保险的客户也都打算在政策落地前搭上列车。
继4月1日之后,保险行业迎来了第二轮保险集中下架潮,而按照134号文要求对一些产品按下暂停键后,新的产品如何设计成了保险公司面临的难题,险企不断报批新产品来摸索监管尺度,但过关者并不多。
面对134号文,有精算师直呼这是继2013年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后,行业内面临的第二次变革,这恰恰也意味着在回归保障本源的路上,保险行业走得越来越远。
大限前夕的狂欢
李君在一家获批不久的保险中介公司工作,已经在保险行业浸染5年的他自称是见证了行业变革的老兵。在他看来,万能险结束一路狂奔,接棒万能险的快速返还与万能险的组合销售形式也即将落幕。
“最近咨询保险产品的人格外多,大多数都是在问134号文有什么影响”,李君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自己能给出的建议是养老金、理财类产品的收益会降低,有购买打算的最好提前入手,此外,李君还整理了一些年金险收益对比提供给客户参考。李君表示,134号文正式落地之前,各家保险机构都在大力推广年金险产品。
年金险狂欢之外,即将生效的134号文还带来重疾险等产品的销售机会,在李君看来,不少同行的做法有对文件过度解读之嫌甚至存在销售误导。
例如有些营销员对客户鼓吹134号文落地之后,不少产品可能会停售,部分调整后的产品可能会涨价,文件落地后核保会更加严格和细分,吸烟和有家族病史的可能会面临更高的费率。
在李君看来,134号文的确有提到未来买保险会面临更加严格细分的核保,区分吸烟状况和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产品一定会涨价,此外,家族病史可能被拒保或增加费用的说法也不能在文件中找到依据。所以李君建议自己客户,有重疾险需求的话还需要认真对比,不必操之过急。
产品批复慢 险企摸石头过河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面对自查整改期限的来临,保险公司纷纷开始研发新的产品。但一位中型寿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虽然大家都在报送新的产品,但是通过审核的并不多,很多产品都被驳回了。该人士推测可能与报送产品不符合134号文相关规定有关。
其实,就在134号文发布前夕,保监会曾对安邦下发暂停3个月新产品申报的处罚函,原因是公司的“安邦长寿安享5号年金保险”通过生存金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把长期年金保险“长险短做”,实际做成两年期业务,规避中短存续期产品的有关监管规定。处罚当月,安邦人寿仅实现原保费5653万元,而2016年同期原保费收入为82.29亿元。
而这类现象并不是个例,例如某些申报的非中短存续期的保险产品在利润测试中做了前5年产品退保率超过60%的假设,有的公司产品约定投保疾病确诊后生存一定年限后方可获得赔付;有险企将一款医疗保险命名为“**医疗基金保险”;还有个别万能险产品未按规定进行账户管理、确定结算利率,实际确定的结算利率与账户投资情况无关;还有部分健康保险产品设置过长的等待期,或通过调整保险金额等方式变相延长等待期,例如,约定180日至1年内确诊所保疾病,给付50%保险金额,变相延长等待期。
“目前是明确了哪些不能做,而鼓励的长期年金保险具体怎么做并不是很清晰,所以大家都在通过新产品的摸索监管的尺度。”,上述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退出历史舞台
李君表示,在134号文下发之初,行业一片哗然。而最受关注问题的核心主要在于两点,即134号文对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提出的要求: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自2016年3月起,保监会拉开了整治中短期存续产品的大幕,《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134号文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在部分中小险企的推崇下,一路高歌猛进的万能险渐渐走向落幕,年金产品附加万能账户成了寿险市场的新宠。
一方面,投保人通过主险的年金产品享受保险保障;另一方面,每年定期获得生存金(通常为基本保额的一定比例)自动进入附加的万能账户,通过日复利、月结息的方式提升投资回报,该组合的强势卖点在于“快速高额返还+复利型二次成长”,据了解,目前市场主流的万能类产品历史结算利率在4.5%左右,部分中小险企的万能结算利率高达6%甚至更高。
结合此前政策,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年总规模保费收入的比重在2019年年初、2020年年初和2021年年初分别控制在50%、40%和30%以内,这也意味着这类产品将退出历史舞台。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根据保险行业协会人身险产品数据库,截止2017年9月11日,处于“在售”状态的寿险公司附加产品(万能型)总量为147个。从公司来看,泰康人寿(12个)、合众人寿(10个)、信诚人寿(7个)、光大永明(7个)和阳光人寿(7个)数量排名前五。上市险企中,国寿3个、新华2个、太保寿、平安寿和平安养老各1个,相比较看,国寿影响相对最为明显,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产品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款)、国寿鑫年金保险和国寿鑫福年年年金保险全部面临停售压力。新华保险和太平洋人寿次之,主要原因是虽然前五产品中均有三款将会遭到停售,但其停售产品2016年新单标保已呈现收缩趋势,公司已提前规划产品转型。
东北证券分析师葛玉翔在研报中表示,每年开门红,年金险附加万能账户类产品是给险企带来大量现金流的主流产品,一方面能快速做大保费规模,另一方面从渠道角度分析是代理人完成业绩,银行完成中间收入目标的重要贡献。近年频繁爆出“亿元保单”都是此类产品的“战果”。这也意味着,新的监管文件落地后,险企2018年的开门红业绩将会受到影响。
而在李君看来,对于保险中介来说,保险销售工作也会越来越难。“对于原来的快速返还型产品,客户可以实现资金的看得见的快速增值,无论是包装还是沟通上都比较容易,而134号文要求前五年不得给付,每年返还金额不得超过20%保费,这会给客户带来流动性上的顾虑,很难再以理财产品来推广。”
尽管如此,李君表示很欣慰看到这个现象,“保险本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其实,经过系列“保险姓保”导向的监管,保险行业已经在回归本源的路上越走越远。据保监会官网披露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具有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寿险业务规模保费占比52.91%,较去年底上升16.71个百分点;万能险占比17.4%,下降19.45个百分点;从新单业务结构看,期缴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33.11%,同比上升6.4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