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主权财富基金的“十年之惑”

2017-09-24 07:21: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然而,许多机构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营的冲动。特别是随着人员的持续增加以及从事自营的投资人才加入,自营似乎在中投身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据公开披露信息,在直接投资领域,中投在加拿大、俄罗斯、蒙古等地区的资源能源投资大多陷入困境。从年度财务报告看,中投外包业务在逐年萎缩,已从2014年的67.7%降至2016年的66.11%。

  从外包到自营的转变是否合理,应引起我们的思考。一方面,自营业务模式对投资有更高要求。例如系统支持层面,要通过建立实时交易和风险监控系统,自营业务风险监控缺陷的纠正与处理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软实力方面,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设计的推陈出新也势在必行。

  这些方面的约束,对于经营基础尚不坚固的中投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开市场投资的主战场上,欧美股市的主动投资收益甚微,如何在欧美股市脱颖而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其次,欧美股市的成熟度与日俱增。在这样一个有效市场上,越来越多投资者转向指数投资策略。那么中投这一自营模式的尝试是否有悖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否可以持续获得阿尔法收益?是否可以弥补随主动投资而来的高昂交易费用?这些都是深思的投资课题。

  五、缺失竞争之惑

  中投作为国有金融机构之一,国企面临的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不够等问题同样困扰着中投。在所有制结构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持久成功取决于治理机制能否不断改善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基本力量就是引入竞争。超产权理论和竞争理论强调的一个基本政策含义就是要创造公平、公正、公开、具有公信力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一理论认为即使企业的所有权结构高度集中,在缺乏内部激励的情况下,形成外部标杆竞争对提升企业效率至关重要。这一点可从工农中建几大银行的成功改革得到印证。

  中投作为管理主权基金管理国家财富的机构,理论上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当前的问题是中投缺乏外部市场竞争,缺乏市场客户的压力。这就造成外部的压力和动力缺失。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可参考瑞典做法,2001年,瑞典将其国家养老基金进行分拆,分为四个相互竞争的国民养老基金以及第五个专门投资非上市公司的基金,分拆之后使得机构之间形成竞争。未来,可借鉴瑞典的做法,首先确定国家财富管理的框架体系,在这一大框架指引下,多成立几只类似的基金管理国家财富,每只基金投资于不同领域,有所分工和侧重,相互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如此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理水平,也有助于主权财富基金更好发挥其管理国家财富的职能。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