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件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可能会渗透到未来生活里的每一个环节。
基于全球最前沿的AI技术,中国平安旗下寿险、产险、养老险、银行、信用卡、证券、财富宝、陆金所、普惠、好医生和科技等声势浩大地联合推出了10大创新服务。9月20日,中国平安“简单生活”大会在上海召开。从健康、出行、理财三大生活场景出发,利用了平安人脸识别、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手段,主打“智慧、便捷”,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极致化体验。
(图为中国平安“简单生活”大会现场,其中左二为平安普惠首席产品官倪荣庆)
2017年是中国平安“服务年”,也是平安普惠践行新型普惠金融的“借贷服务年”。平安普惠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倪荣庆说:“我们将在对用户体验洞察之上,更多利用AI等创新科技,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行业领先的极致服务体验,实现‘AI让生活更简单’。”
在中国普惠金融领域,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历经发展,以创新的科技和完善的风控为广大小微型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借款服务。秉承“信任就是力量”的品牌理念践行信任为驱动的新型普惠金融。
大数据获取“可信任之处”
在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时代,科技正重新定义一切,但在科技的背后,那些善用科技和因科技受益的人才是关键。平安普惠全新推出的O2O全线上借款服务模式提升了借款服务的效率和可触达性,让大数据获取客户的“可信任之处”。
回想之前,人们是如何借款的?传统的线下借款除去时间、空间、有无征信等各种限制以外,最大的问题还有糟糕的用户体验,用户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来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同时还会遭受到审批员的“审问”,并且受限于线下风控审批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且虚假资料繁多,筛选难度大,效率低,难以判别真假,导致客户的通过率比较低,使得客户的体验感进一步下降。
科技力量的注入,革新了传统的借款服务模式。倪荣庆介绍说,和传统信贷流程不同,平安刻画客户的信息主要分五个维度。一是和银行所需获取的同样的征信信息;二是包括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在内的客户资产信息;三是和小微业主相关的经营信息;四是包括网购、话费在内的客户行为信息;五是像用户月收入这样的身份信息。“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维度,通过数据库可以把各维度的信息综合运用,把原来不能做的业务变为可能。”
随着大数据征信系统大范围地运用到金融领域,平安普惠将为社会各阶层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目前中国仍有近8亿人因缺乏征信记录无法享受银行贷款,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农业人口难以获得合理有效的金融服务,而这部分“金融弱势群体”恰恰又是最需要资金支持的群体。平安普惠深耕个人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12年,不断加强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推广,为满足广大小微型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迫切借贷需求持续输出优质服务,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两大引擎带来极致用户体验
“金融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极致的用户体验,让用户感受到‘被信任’和‘被尊重’。” 倪荣庆说道。
经过快速发展,平安普惠在综合实力、公司治理等方面已成长为金融行业专业典范。而这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平安普惠对于金融科技不断革新的良好实践,凭借科技和风控两大引擎,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更好的获得借款服务。倪荣庆表示,除了感到“更被信任“和”更被尊重“,还有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以此来提升借款率的转化,也让平安普惠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平安普惠还推出借款服务中的“人脸识别”技术,解决了传统流程中借款人身份核实的难题。用户只需在操作中打开手机摄像头,由系统拍摄并抓取用户若干面部影像,进行检测验证,即可远程完成身份核实,准确率高达99.8%。在资质审核环节,平安普惠凭借智能审批模型,更高效、多维地捕捉借款人的信用资质,精准描绘其风险画像,完成科学定价、合理授信的审批过程,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借贷市场有效供给短缺的问题。
随着智能科技大范围运用到金融领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客户申请借款如“行云流水”、“云淡风轻”般轻松简单。可以预见,科技驱动金融的新发展,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及涉农商户融资难问题,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唤醒“沉睡的资金”,切实改善金融市场有效供给短缺的现状,从而推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平安普惠在解决传统金融低效率、非智能的同时,持续、稳定、大量的向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平安普惠拥有超5万人的线下销售和服务团队,分布于全国276个城市,线上近6000人的远程销售服务团队7×24小时为小微型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专业的借款服务,强大的外部商务合作能力,构建借款生态系统。截止2017年8月,平安普惠已累计服务554万客户,所服务的借款余额超过2250亿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金融普惠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未来平安普惠将继续坚持“普惠”精神,做到可持续的“普”与“惠”,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力普罗大众平等地、有尊严地共享金融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