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华外资银行迎来法人化发展10周年。从最初的快速扩张,到近几年来业务增速的逐步放缓,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受到了高度关注。德意志银行环球金融交易业务亚太区总经理罗丽莎(Lisa Robins)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尽管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市场的份额大约在2%左右,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外资银行在市场中有其自身独特的定位。
罗丽莎表示,一方面,外资银行更了解国外市场的情况,不仅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将产品出口至国外,还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国外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还可帮助其自身的海外企业客户进入中国市场,以德银为例,这些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一个本地的业务网络,德银就利用其自身和本地银行的业务合作关系,来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我想我们在促进中国市场繁荣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为中外资企业提供综合跨境金融服务。”她坦言,在评价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地位时,不应只是考虑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还需要看外资银行在中资企业“走出去”和海外企业“走进来”过程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她还说,外资银行可发挥自身国际化银行的优势,助力中国金融行业的成长,而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相信外资银行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罗丽莎还表示,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例如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机制的先后推出,德银能够帮助海外投资者更深层次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其“桥梁”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后,不少外资银行纷纷主动或被动调整了其业务结构和海外市场布局,不过,截至目前,全球主要外资银行基本上仍将中国战略作为其集团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愿意向中国市场倾注更多的资金、人员和业务。德银也不例外。罗丽莎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中国一直是德银的重要战略市场,我们在这里的定位自始至终是服务企业和机构的跨境金融需求。
罗丽莎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在中国,她始终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高度关注。谈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她对记者说,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增长动力之一。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经济体,且这样的增速调整是良性的调整,它有利于经济转型,并保证未来更可持续的发展。
“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非常活跃,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是面向亚太、欧美市场的重要出口国;二是中国巨大的消费者群体以及近几年的消费升级需求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销售市场。很多德银的大型跨国企业客户在中国设立了亚太区业务中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些企业不断壮大在中国的生产、业务合作和市场拓展。”罗丽莎说,德银在服务客户和不断帮助其实现业务规划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成长和壮大。
另外,中国企业的成长也给德银创造出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德银交易银行业务在现金管理、贸易融资领域贴近企业的日常财务需求,率先感受到了中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罗丽莎表示,就她的观察,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需求变得愈加专业。几年前,中国企业的金融需求还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支付需求和财务需求,而最近几年,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变得更为全面和深入,其更着眼于如何提升现金管理的效率、节约成本,以及合理规避风险。“中国的公司正在变成世界级的跨国企业,而交易银行部门也会和投资银行部门合作,发挥德银全球业务能力,为企业在本地市场多方面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解决方案。”她说。
在谈及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是否会对银行业务发展产生巨大挑战时,罗丽莎表示:“挑战带来机遇。大型银行在规模、资源、行业知识以及稳健运营方面具有新兴金融科技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银行业必须与时俱进,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抓住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契机。就德银来说,我们正在积极面对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新机遇,致力于成为一家以技术为基石的全能银行,通过创新、领先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要站在电子时代发展的前沿,充分发掘并利用新型科技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提高治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