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好风凭借力 普惠正当时

2017-09-08 14:06:52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关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关乎人民福祉的重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普惠金融相关政策,银行业也开始了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全面布局,促使我国普惠金融进入了“黄金时代”。

  

我们看到,过去五年来,金融机构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动网点渠道创新转型,在便民、惠民金融领域加大创新支持力度,金融服务覆盖面明显扩大。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偏远乡村的农牧民,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普惠金融的受益者。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微企业、“三农”及贫困地区等薄弱领域打开了共同发展的窗口,使其看到了共同创富的希望。 

拾遗补缺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 

“普惠金融”是在2005国际小额贷款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其核心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长期以来,农户贷款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老大难”。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2015年,我国农牧渔业贷款约为3.5万亿,仅占到全口径贷款的3.7%,远远低于农业增加值占GDP中9%的比例。在信用贷款方面,目前只有27%的农户能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 

不仅是“三农”金融,中小微企业也同样遭遇融资难题。 

中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然而,大量中小企业、小微商户的投融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有融资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许多中小企业却因信用记录不完善、抵押品缺乏等原因,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等外部融资,即使获得融资也不得不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有时甚至超出其承受能力。 

在解决中小微企业、农业人口等“金融弱势群体”的融资难题上,普惠金融体系的建立被寄予厚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普惠金融”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会议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特别是要让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2015年12月,该《规划》正式出台。 

在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下,2016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升级版以及《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等多项普惠金融成果。 

至此,发展普惠金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全新的态势。 

试点领头普惠金融成效显 

今年2月27日,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县脱贫,如期实现了“三年脱贫”的目标,这显然离不开金融的鼎力支持。兰考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彦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几年来,兰考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1亿元,近7000贫困人口受益,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但是脱贫之后怎么办?如何稳定全面脱贫的成果?如何全面奔小康?显然,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方向。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条件下,开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试点,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实践验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落地。 

2016年12月,《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打开了兰考普惠金融的新局面。截至今年6月末,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在兰考实现了三个“全覆盖”的目标,即“普惠金融一网通”移动金融服务到人全覆盖、普惠授信到户全覆盖、普惠金融服务站到村全覆盖。 

王彦涛介绍,目前兰考县已形成了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模式。如与蚂蚁金服开展千县万亿项目,与华信万达期货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与农信担保、邮储银行,开展政银担业务,与国开行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批发直贷业务等等。同时积极加大与保险、证券、基金、小额贷款、互联网信贷等机构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产品和机构到兰考开展实验。 

除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的百姓也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惠金融服务。 

2016年,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被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确定为全国首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通过实施“金融服务创新工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知识扫盲工程”等措施,为普惠金融发展做出了更有益的探索。 

人民银行铜川中支行副行长任晓龙介绍说,他们设立了“宜君县农户综合信用中心”,筛选确定失信贫困户,运用扶贫再贷款和扶贫担保基金,使贫困户能享受到机会均等的融资服务。 

曾因赌博而倾家荡产、且信用不良的马燕青,就因“信用重建”活动从农信社贷到了款。如今,他不但成立了浩华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周边34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马燕青说:“现在村里人也信任我,下一步我准备建3座牛舍,还可带动80户以上的贫困户。” 

在宜君县彭镇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26岁的贫困户王哲成为这里的管理人员。“服务站里的‘助农E终端’不但可以代收代缴费用,还能发放多项补助。”王哲说,“现在,村民办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已成为现实。” 

近年来,宜君县不断推进“移动金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宜君县智能终端设备村级覆盖率达到100%,电子银行开通率增长115.8%,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增长213.1%。 

国有大行让普惠全面落地 

一直以来,大型银行都是我国银行业的领航者,具有资金成本、人才队伍、机构网点、管理经验等优势,这些优势是其他金融机构短期内难以复制的。同时,大型银行有非常丰富的信贷管理系统和经验,资金来源充裕,这些都是其发展普惠金融事业的优势。 

为让大型银行能够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好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具体方案已全部出台,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均已正式挂牌。8月,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和江西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先后成立。 

“事业部最大的特点在于人财物的相对独立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普惠金融相对其他业务来说,盈利性较差,通过设立事业部的方式,能够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体制机制上保证普惠金融更好地落地。” 

事实上,在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之前,各大国有银行都已经在普惠金融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诸多成果。 

以农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827亿元。2016年,该行在全国17个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分支机构共为近1000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超过300亿元。 

同时,农业银行还针对不同农户群体信贷需求特点,形成了“小额+大额+特色产品”的农户信贷产品体系,有效满足了各类农户融资需求。面向中小规模农户,该行专门推出10万元以下的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在贷款准入、担保、评级、授权、流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2008年至今已累计投放农户小额贷款8586亿元、服务近2000万户农户。截至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10760亿元, 

长期以来,工商银行也在支农、支小方面投入大量的信贷支持。该行从2009年就开始探索建立小微金融经营管理体系,2014年按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思路,坚持专营、放权、提效、严管经营理念,进一步优化了小微金融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 

“无合法、足值、有效的抵质押担保或保证担保,造成部分经营主体贷款难,风险溢价又造成了贷款贵。无标准的‘三表’,也会抬高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这是记者在调研小微企业中听到的普遍反映。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仅凭银行传统运作模式很难达到普惠目的,借力第三方,拓宽服务渠道,已成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式。 

据悉,近5年来,工行已经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万亿。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13万亿元,申贷获得率96.7%,累计为小微企业节约支出250亿;涉农贷款余额已近2万亿元,三年增长了17%;支持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 

中小金融机构延伸普惠广度深度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教授王卉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积极推行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作用,并将多层次普惠金融组织的普惠金融业务形成集合优势,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质量。 

“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同,中小型金融机构扎根基层、服务灵活、业务便利,与大型商业银行优势互补,是普惠金融的‘毛细血管’,近年来在提升金融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实效。”王卉彤指出。 

如农信社和农商银行,由于其服务县域和“三农”的市场定位,在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上具有地缘、人缘、时效三种优势。近年来,农信社、农商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在渠道、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为小微企业、“三农”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创新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有效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三农”和边远地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效率。 

作为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年仅10岁的村镇银行也已经成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新生力量。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家数达到1519家,其中64.5%的村镇银行设在中西部地区。经过10年发展,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到1.24万亿元;贷款余额7021亿元,其中农户及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6526亿元,占比达93%,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达到了80%,户均贷款41万元。 

在农业大省河南省,村镇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银监局副局长周家龙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河南省村镇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33.77亿元,增长8.59%,占各项贷款的95.36%。 

郑州市中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大蒜、西瓜为主。“我们主要向农户和小微企业主提供信贷支持,助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达86.9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的99.8%。”中牟郑银村镇银行行长李贵福对记者说。 

说到普惠金融,不得不提试点于2014年的民营银行。这类以民营企业为大股东的金融机构,具有行业优势和信息优势,更了解中小微企业及“三农”的真实情况,从诞生起,就带有“普惠基因”。 

从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和温州民商银行)公布的2016财报信息看,各行业务重点都聚焦于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 

以微众银行为例。该行定位“个存小贷”,自成立之初便明确了“连接者”的战略定位,制定了“普惠金融为目标,小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的经营理念。 

截至2016年年末,浙江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79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数277万户;天津金城银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4.1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2%,中小微企业资产占比近70%;上海华瑞银行四部委口径的小微客户贷款余额占全行企业贷款余额比重为55.94%;而温州民商银行所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更是高达81.85%。 

不断创新着眼普惠金融需求 

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看来,发展普惠需要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同时发力,但更着眼于需求,也就是要增加对金融需求的调查,摸清中小企业和农户有无需求、是什么样的需求,以需求带来供给创新。 

如何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中国人民银行海盐县支行、海盐农商银行、邮储银行等8家涉农金融机构相继推出“农宅通”“农钻通”“农股通”等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同时,实现了涵盖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权三大权为一体的金融产品,推进农村产权的流转、抵押、置换和入市。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发放贷款4.53亿元,涉农主体416户。 

“我们设立了3000万元的原始风险补偿基金,一旦农民在贷款过程中出现经营不良,基金和银行将按照3∶7的比例分担损失,单笔最高补偿金额200万元。”海盐县财政局农业科科长吴叶慧说。政策的“牵线搭桥”,不仅盘活了农民资产,也让银行吃下“定心丸”。 

有了银行普惠金融“撑腰”,海盐县农民创业更大胆。目前,海盐县已开办家庭农场535家,2016年农产品销售额达2.88亿元。 

在鱼米之乡湖北省,当地涉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推出了邮储银行水产养殖“富民贷”,竹溪农商银行“名贵苗木”抵押贷款、中国银行“菇农贷”、宜都农合行与宜都市政府、保险公司联合开办的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产品,满足了农户和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难题。 

农行则在推进互联网金融与服务“三农”需求中找到了契合点。 

农行以智能手机等多样化的终端为载体,在电商平台中整合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各类涉农补贴等代付业务,农村水、电、燃气、手机缴费等代收业务,为“三农”客户提供丰富的代理服务。同时,开通理财、基金、保险、贵金属等投资类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为“三农”客户提供丰富、便捷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此外,还为“三农”客户提供线上票务购买、医院挂号、农业信息等生活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截至6月末,农行上线电商平台商户总数已达16.8万个,能支持1400余种缴费服务。 

正是在需求驱动与银行产品创新的支持下,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总量都在持续增长。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363万户,同比增加了117万户;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8.9%,基础金融服务的行政村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左右。 

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插上翅膀 

“普”要尽力拓宽服务面、覆盖更多人群,“惠”则要实惠要便利高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在金融领域的日益普及和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成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强大力量。 

记者了解到,目前工商银行90%以上的融资产品均已实现网络化,从贷款申请到放款以及后续还款均能在工行网银上完成,网络融资业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客户跑银行次数,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融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截至今年6月,该行网络融资业务已突破7000亿元,较年初增长700多亿元,增幅达12%。 

伴随我国金融改革的创新,互联网金融顺势进入农村,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互联网金融有着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的特性,能很好地弥补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些局限,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选择路径。 

京东金融就在加速其农村金融战略,构建全产品链农村金融,覆盖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完整地向农民提供信贷、支付、理财、众筹、保险等全产品链金融服务。 

翼龙贷则凭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大数据扎根中国的农村地区,通过培育农村信用体系,打造出了成型而又独特的“‘三农’信贷工厂”,为普惠金融事业提供助力。 

记者了解到,翼龙贷推出了以线下线上联动为特色、通过线下实地调研实施风控的“同城O2O”模式。利用“同城O2O”贷前家访积累的大量信用信息,结合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优势,在实践中发展出一套适合农村社会的信用甄别体系及风险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数据的反欺诈机制,旨在打造农村“信贷工厂”,培育农村信用体系。 

“这体现出互联网金融有很强的信息优势。”曾刚表示,“传统金融获取个人和企业信息都通过征信系统获得,往往征信体系不完全、数量有限、覆盖人数不够、交易信息不完整,而通过征信系统以外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如此一来,互联网金融把信息优势转化成了成本优势。” 

据悉,截至目前,翼龙贷已在全国设立了200余个市级运营中心,覆盖全国1200余个区县,借助互联网技术从城市向农村回流资金超过300亿,95%以上流向了种养殖业,帮助近40万个农户家庭脱贫致富、创业创新。 

可见,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及有益补充,互联网金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普惠作用。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金融是一个跨期限经营风险的行业,无论何时何地,金融企业都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寻找平衡。因此,普惠金融也需要符合金融规律,新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 

在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陈欢看来,科技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获客的难度,同时还提高了金融风险识别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使用,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数据的沉淀越来越多,这使得数据留存、分析、使用的程度高于以前,提供了金融机构风险判断的能力。此外,科技还扩大了普惠金融概念的内涵,丰富了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在陈欢看来,普惠金融不止是借贷服务,还要有微金融的概念,包括支付、保险、理财等等,都是科技可以很好发力的方面。 

好风凭借力,普惠正当时。以科技力量注入普惠金融,成就的是多赢局面,也必将大有可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