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产品频遭巨额赎回 光大证券资管还有钱途吗?

2017-09-06 09:26:57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近日,光大证券又公布一则巨额赎回公告,“‘光大阳光稳债收益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净退出申请份额超过上一日计划份额总份数的10%,属于巨额退出情形。”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5日,2017年以来,光大证券旗下的集合计划发生了50余次巨额赎回,涉及30余只产品,有一款产品第二季度末总份额甚至不到成立初期规模的2%。

什么原因导致光大资管出现如此局面?

一位购买过多家券商资管产品的投资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巨额赎回通常因为产品到期或者业绩波动。”

据记者观察,类似“光大核心蓝筹超越300”这样的产品,属于“落袋为安”型赎回。

但是,更多的产品遭遇赎回是因为业绩差,投资者失去信心。

  50余次巨额赎回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月均规模2822.34亿元,在券商中排名第19位,较去年同期排名下滑6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光大证券旗下集合计划频发50余次巨额赎回,而且,同一只产品也存在数次巨额赎回的现象,其中“光大恒耀量化1号”年内发生了6次巨额赎回,“光大阳光集结号套利宝一期”年内发生了5次巨额赎回。

所谓巨额赎回,是指单个开放日,集合计划净赎回申请(赎回申请总数扣除申购申请总数后的余额)超过上一日总份额的10%。

一位券商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光证资管巨额赎回案例“发生频率之高、所涉产品之广”,在券商资管业内都十分少见。

对于“高频次、大范围”赎回说法,光证资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强调:“2017年年初以来,光证资管管理的集合产品累计开放期次共近1700次,这期间开放触发巨额赎回的次数占比不到总开放期次的3%,属于产品开放期的正常情况,完全不算‘大范围高频次’赎回。”

业绩差惹的祸?

光大资管集合计划为何多达50余次巨额赎回?

券商资管人士陈兵(化名)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发生资产净流失的原因,主要还是与业绩有关,“没有业绩的支撑,自然无法吸引新的资金。”

先看,年内发生5次巨额赎回的“光大阳光集结号套利宝一期”。

资料显示,该产品年内于2月6日、2月8日、6月27日、6月28日、6月29日,发生了5次巨额赎回。根据该产品2017年1季度资产管理报告,该集合计划在1季度参与份额为96.5万份,而退出份额高达8299万份。产品总份额从期初的1.3亿份跌至期末的4761万份。

记者发现,该集合计划成立于2013年,在2014年和2015年均实现了正收益并且排名居于行业前列。但是2016年收益率为-35.19%,2017年至今收益率为-0.29%,在同类产品中排名滑至末端。

  ▲图片来源:Choice

再看,年内触发了4次(3月28日、3月29日、5月23日、6月27日)巨额赎回的“光大阳光双季赢”。

该集合计划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17年以来收益率为1.11%。根据2017年第2季度资产管理报告,2季度末的产品总份额从2季度初的19.28亿份下滑至11.01亿份,份额近乎腰斩。

  ▲图片来源:choice

最后看一下份额缩减最严重的“光大阳光景天1号”集合计划。

该产品于5月9日、5月8日、5月25日、6月21日发生了4次巨额赎回。

根据最新的资产管理报告,第二季度末的产品总份额从期初的1151万份下滑至22万份,仅为原来的1.9%。

从业绩上看,“光大阳光景天1号”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06%,在同类的5568只产品中排名第4603。

  ▲图片来源:Choice

某资管产品的投资主办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频繁赎回会加大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和风险,当总资产处于不断的净流失状态,资产的投资收益必然受到冲击。”

大集合钱途何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产品赎回后规模很小,但是光大证券依然让其继续存在。

比如上文提到的“光大阳光景天1号”,产品总份额从期初的1151万份下滑至22万份,但依然在运行。

资料显示,“光大阳光景天1号”是混合型大集合产品,无固定存续期限。

据陈兵介绍:“大集合是券商资管的一种‘类公募’产品,投资门槛低至5万元,募集人数未规定上限,与银行理财非常相似。”

根据光证资管官网公开信息,目前光大证券的集合计划产品绝大部分是大集合。光证资管发生的巨额赎回也主要集中于这类“大集合”产品。

根据规定,2013年6月1日起,券商大集合产品停止发行。陈兵表示,由于不能新发大集合产品,就使得现有产品变得珍贵,“券商会通过各种方式保住手中不多的大集合产品牌照。”

以“光大阳光景天1号”为例,在产品份额急剧下滑后,光证资管又临时为其增加了20多天的开放期,在开放期结束前又宣布延长20天。

陈兵告诉记者,光证资管很有可能是想通过在开放期持续营销,来吸引新客户,填补流失的产品份额,“为了使大集合产品持续,一些券商资管通过大比例分红让产品份额净值降低,吸引新客户以更低价格申购产品,老客户则在拿到分红以后落袋为安、择机退出。”

根据陈兵的说法,如果这招不灵光,没有新增资金流入,老客户又持续赎回,那么大集合产品就会频繁触发巨额赎回。

投资者更关心的是,巨额赎回压力下,大集合产品如何保证业绩?

光证资管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未来,光证资管将在把握好传统主动管理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投融资一体化的资管业务发展新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在监管高压下,券商大集合产品或面临更大业绩压力,“向主动管理转型”已成为券商资管业务的主旋律和风向标。

记者 徐蔚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