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浦江创新论坛十年成果巡礼之一: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2017-09-06 08:07:0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设于2008年的“浦江创新论坛”,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围绕创新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官产学研互动平台、最新政策发布平台和科技外交平台。

2017年浦江创新论坛将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于9月22-25日在上海召开。即将迎来十周年的浦江创新论坛已成为全球创新领域的思想高地。历届论坛邀请的嘉宾都是国内外创新领域最活跃、最有影响力、造诣最高的专业人士,他们或在决策领域,或在学术界,或在商业领域,影响着创新事业的进程,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见解。新华网将对浦江创新论坛举办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盘点,综合报道论坛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丰富创新理论研究和国家制订相关政策,以及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的重要借鉴意义。

浦江创新论坛十年成果巡礼之一: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什么是创新,中国创新的战略和策略是什么?在2008年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把握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的三个重要特征(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是作出正确创新战略决策的基础。专家指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坚持走出自己的道路,持之以恒地培育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是世界大势所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面对当时不断蔓延的全球经济危机,在2009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专家开出了走出危机的“药方”——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造就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克服危机的必然选择。专家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须把握好科技超前部署的规律、新兴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规律以及人才集聚和成长的规律。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100多个大中城市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为凝聚智慧、寻找道路,2009年浦江创新论坛特别邀请了比较典型的六个城市分管市长出席专题市长论坛,纵论“创新型城市”话题。大家达成共识,创新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着力点。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颁布之年,在2010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通报未来五年科技发展总思路:以创新攻克制高点。他指出,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仍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经济发展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攻克科学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围绕民生关注点,找准改革的突破点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此外,在论坛召开当天,论坛研究中心发布了以4份课题研究报告为核心的思想成果——《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和政策》《中国的科技投资:成效与创新》《中国城市绿色转型与提高资源生产率研究》《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本土能力成长是扭转经济失衡的根本途径》。

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规模进一步扩大,设置了一场大会演讲、十场专题论坛,共计十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创新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硬实力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软实力远远滞后,软组织结构不协调,这些问题都应该用体制的调整、体制的创新来解决;国家对中小企业需要加大支持,形成竞争的活力,同时拥有公平的机会,这才是包容性的增长。

进入2012年,新技术革命促使世界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重心,投入巨资支持可再生能源、信息技术、绿色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对于中国而言,新一轮技术革命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是做参与者、跟进者、还是领导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2012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与会嘉宾指出,创新过程一头连着科技研发,一头连着产业经济。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种子,那么创新生态就是土壤。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应当关注五个方面:地理集群、知识产权、创新文化、资本市场和引导政策。大家认为,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想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真正用好创新战略,关键在于对创新管理的理解和学会。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明确提出,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毫无疑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2013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引发嘉宾广泛热议。大家认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科技发展同时也在改变公众想法,科技创新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全球化、开放式的创新格局正在形成。专家认为,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作用,应对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变化,通过市场来筛选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推崇企业家精神。

科技创新深入人心,如何更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拓展认知的疆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些热点话题在2014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凝聚出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着力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席卷祖国大地。创客是大众创新的引领者,是创新文化的重要塑造者,创客运动正在改变创新格局。在2015年浦江创新论坛上,与会创业者和专家一致认为,创新创业活动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成功的创新创业需要创新创业者拥有持久的激情和毅力,搭建结构合理的核心团队,实现人才、资源和资本的紧密结合。对于推进“双创”工作,专家建议,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探索更加符合创新创业活动规律的“合伙人”治理结构;创新“投贷联动”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减轻年轻人创新创业失败的后顾之忧;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培养有利于“双创”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同时召开,让2016年迎来了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2016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举行,正值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之际,以“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主题,为期四天的论坛,与会专家、代表围绕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包容性政策制定、工匠精神培育、科技金融生态、未来科学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见解,有效引导了全社会对于创新的关注和参与。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核心支点。

即将于9月22-25日召开的2017年浦江创新论坛,将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来自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为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智慧支撑、贡献思想力量。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上海围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将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