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家企业分别是东莞捷庆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捷庆)、昆明慕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慕莱)、贵阳华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华腾)、西安天有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天有)以及柳州申瑞商贸有限公司(下称柳州申瑞),期末欠款余额分别为0.86亿元、0.66亿元、0.64亿元、0.51亿元和0.51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除昆明慕莱以外,其余四家企业股东均与奥康国际高管“撞名”。此外,上述企业密集注册于2009年至2010年期间,而其刚好是奥康国际筹备IPO的前夜。
其中,东莞捷庆、西安天有、贵阳华腾这三家企业也曾在奥康国际2016年年报的前五大欠款方名单中出现。另外,2016年年报中排名第一的欠款方为宁波市鄞州奥甬鞋业有限公司(下称鄞州奥甬),注册于2014年9月的鄞州奥甬,其股东陶中华同样也和奥康国际高管“撞名”。
不过,2016年年报期末账面余额居于首位,欠款0.86亿元的鄞州奥甬已经在2017年半年报公布的前五名欠款方中消失。
同时,2016年年报披露的“其他应收款”前五名欠款方中,有刘燕高、朱利勇两名自然人。据公开资料显示,刘燕高在2006年时曾任江苏常熟奥康经理,而朱利勇于2010年为奥康鞋业万利威德事业部经理。
一位参与过零售业企业上市的投行保代认为,企业管理团队“出走”创业成为原企业的经销商的现象在业内并非鲜见,部分公司也会采用该方式来激励管理团队。但该现象发生在上市公司时,有关方应当做好适当的信息披露。
“销售团队转做经销商,或者两者相互转换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工作性质还是一样的,甚至也可以理解为公司以这种方法来促进去库存。”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但是公司高管变成大客户后,是否会构成关联交易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公司层面至少应当做好足够的信息披露来注明这一情况,否则容易加剧信息的不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奥康国际历年来的公告,并未发现奥康国际曾披露相关的关联交易。
供应商同样如此?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奥康国际与其供应商之间。
招股书和历年年报显示,在2010年到2014年长达4年的时间中,广州市米娅鞋业有限公司(已注销,下称广州米娅)一直是奥康国际的供应商。从招股书来看,广州米娅在2010年和2011年度,分别占据了奥康国际5.67%和6.62%的外包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