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暑期亲子游“研学旅行”异军突起 旅行期望在升级(2)

2017-06-21 17:54:05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文件出台后,研学旅行变成了学校的刚需,肯定有利于拓展市场。”王学辉也坦言,每年教育部出台的文件一大摞,学校不可能每份文件都积极落实,尤其在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出游方面更趋于保守。他估计,文件会鼓励一部分原本就不排斥组织学生行万里路的校长勇敢实施,大概在20%至30%左右。

除潜在客户的增加,11部委意见还为研学旅行创造了一块盈利区间。作为社会综合实践课,研学旅行可以在学期中开展,这就打破了过去亲子游99%只能在暑期开展的惯例。不用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争抢,车、房、票、辅导员资源都比较充裕,企业可以拥有更大盈利点。

11部委意见是行业爆发的外因,根本原因是家长对研学旅行的需求。“现在的家长都是‘80后’‘90后’,他们的教育观念在改变,心态更加开放,愿意通过考试、课堂之外的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成长经历。”对旅游,家长也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看景点,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在行程中收获更多。

王学辉认为,内因和外因催生了千亿元市场。“意见发布之后,各种投资机构纷纷涌现出来。”密集接触资本后,他判断研学旅行市场会超千亿元规模,未来10年至20年都将是朝阳产业。

安全性能是刚需

在低价游屡禁不止的旅游界,亲子游是块难得的肥肉——复购率高,对价格不敏感,这在中国当下的旅游群体中非常罕见。对此,等等妈谈了自己的想法:“带孩子出门,安全第一,能玩得好就行,便宜的团我还不敢报呢。”从3岁开始,等等每年夏天都要跟父母一起出门旅游。因为机票昂贵,一家三口每次花费基本在2万元左右。

这还是普通的景区游。如果参加国内营地体验,一个孩子2周的花费就要2万元左右;如果出国参加夏令营,报价就要翻几倍,普遍在4万元至6万元,有时还会更高。王学辉发现,只要行程设计得有意义,安全有保障,再配上“专业”“国际”“双语”“团队协作”等标签,家长有很大概率刷卡报名。

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大家也意识到,想要从这个诱人的市场里真正分到一杯羹,并不容易。

刚刚宣布成立“同程好妈妈”、进军亲子游的同程旅游就吃过亏。早在2015年,同程赞助了湖南卫视特别火爆的节目《爸爸去哪儿》,还紧跟节目将星爸星娃们去过的地方变成旅行线路,放在网上售卖。出乎意料,有些线路的销售状况并不理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