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市水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该行向武汉市水务集团及下属公司承接的“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下同)工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PPP项目等重点项目提供100亿元授信支持。
至此,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为绿色金融领域累计提供融资(授信)首次超过千亿元。
金融给力助力武汉“四水共治”
大江大湖大武汉。
长江与湖泊,对武汉来说,是永恒的话题。
长江境内流程145公里,汉江境内流程62公里,两江交汇于市中心。市内有湖泊166个,水库277座,5公里以上河流165条,全市水域总面积2117.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四分之一。
得天独厚的水利优势,为武汉带来了长足发展,让武汉享受了水带来的极大便利,但也承担着水带来的各种隐患。
近几年,武汉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到武汉去看海”已成为每年夏天的网络老梗。
对此,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提出“水优势是城市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要把“四水共治”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武汉的“生命线工程”。
治水自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的力量不可缺失,作为中国绿色金融的标杆银行,兴业银行积极参与其中。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有关负责人
介绍,武汉水务集团是从事城市供排水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武汉市“四水共治”工程的排头兵,也是兴业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合作伙伴。合作双方通过“企业+金融”的方式强强联合,将很好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探索出一条金融支持“四水共治”的新途径。
今年的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选择这一天签订合作协议,有着特殊的考虑:希望借助此次活动,引导社会各界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强烈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共建生态大武汉。”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周琼说。
据了解,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通过信贷、非信贷绿色融资工具及多元化产品的运用,在水领域已累计投入资金160亿元。
深耕十年引领中国绿色金融
在绿色金融领域,兴业银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从2006年首推能效融资,到率先推出节能减排贷款、碳金融、排污权金融、低碳主题信用卡,再到国内首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再到设立专营机构,到形成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兴业银行10余年笃行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已成为兴业银行一张靓丽的名片,兴业银行也成为中国绿色金融的领军者。
早在2008年10月,兴业银行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
截至2017年4月末,该行已累计对978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项目共计316笔,所涉项目总投资额达12216亿元。
与后续介入的其他银行将绿色金融零散分布在各业务板块不同的是,兴业银行已从集团层面建立起来一整套完善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
在集团层面,该行设立集团绿色金融专项推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总行相关部门及各子公司。其中总行层面由绿色金融部负责集团绿色金融业务产品创设、营销推动和品牌建设及具体事项的统筹、协调、联动,并设置了专业研究、产品创新、营销管理、项目评审、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等6个专业团队。
在分行层面,设立分行绿色金融部或相应的专营机构,配置专职产品经理,已组建成近200人的国内最大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并配套一系列激励政策。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专业团队,兴业银行绿色发展势头良好,资产质量表现优异。
据了解,截至2017年4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不良率仅为0.38%,资产质量可比肩银行信贷资产体系中最优质的住房按揭贷款,在目前经济出现“资产荒”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扎根荆楚绿色融资累计千亿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看准这一市场,借助总行绿色金融专业优势,深耕绿色金融。
2008年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落地首笔能效贷款3200万元,帮助企业每年节约标煤1.9万吨,并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政府、社会和企业各方都非常欢迎。该业务不仅拓宽了业务领域,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兴业银行在当地政府和居民心目中的美誉度。
之后,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的探索从未停歇:2008年,携手湖北省发改委、国际金融公司举办湖北节能金融服务创新论坛;2009年,成立“光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中心”;2010年,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武汉市碳减排协会,2012年与湖北省环保厅签署湖北省内排污权交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3
年与湖北省政府签署300亿元绿色融资的战略合作协议,2014年落地全国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业务,帮助企业盘活了碳配额资产,并与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订200亿元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十多年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已成为湖北省内绿色金融名副其实的引领者。
截至2017年5月末,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累计为绿色金融领域提供融资914.2亿元,累积支持578家客户,融资余额达341亿元,在系统内排名位居前列。(通讯员陈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