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目前在危险品和危险品物流标准化过程中科学性缺失的最大原因就是个别部门闭门造车,脱离实际。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及危化品物流企业因为不了解标准的制定过程而缺少参与制定标准的主动性,往往是到了标准实施后才会四处抱怨标准的不合理;另一方面,标准制定的个别管理部门往往在自身控制的资源空间里进行专家配置,缺乏对整体专门知识的把握能力,如某危险品运输标准评审中,仅有客运管理部门、客运企业和普通道路运输专家参与,这如何能保证该标准的科学性?同时,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虽然周期可能历时两年,但由于编制成本的控制,实际往往只有几周,征询意见范围极为狭窄和片面,多数文本属于文件的摘抄,严重影响了标准的科学性。
危化品及危化品物流中,次生灾害往往高于原生灾害,导致运营企业自身也对安全不够重视。这样的情况下,危化品物流安全标准的制定,就特别需要邀请具有相关领域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参与。以危险品运输货车的防钻撞装置为例,其安全距离、尺寸厚度应该在制造时就有别于普通货车的设计标准,而目前货车制造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乃至运营厂家,没有一个单位能了解或者认识到这一危害,还谈何标准制定的科学性?
因此,应该由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成关于危险品及危险品物流的专门标准化委员会,会同危化品及危化品物流企业,重新修订和完善危化品标准体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危化品及危化品物流标准的科学性才是保障危化品安全综合治理最有效的“围网”。
(作者为清华大学MEM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博导,中交协危险品专委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