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管理更规范 保障更有力(一线调研)(4)

芜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平台技术团队,不定期到乡镇调研,听取使用反馈,持续优化用户体验。“过几天,会更新系统,解决局部地区定位偏差的问题。”李成好说。

操作流程便捷,出行费用得到压减

现在每月中旬,文雅平都会收到上个月的补贴。提交行程订单后,报销的事再也不用干部自己走流程了。

“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的无纸化线上操作,优化了报销手续,也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许镇镇政府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郑贤胜正坐在电脑前忙碌着,当月他要负责出行补贴审核。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管理平台,点击“出行补贴”,记录着申请人、预计出行补贴、实际出行补贴等信息的出行订单便出现在屏幕上。“审核的第一步就是筛选异常订单。”郑贤胜一边操作一边解释。

只见他在“实际补贴与预估补贴差值”一栏中输入“20元”,点击“确认”,异常订单便显示出来。“在实际审核过程中,20元的差值能检测出绝大多数异常订单。我需要详细检查这类订单的出行轨迹,再结合出行事由作出判断。”郑贤胜说,如果情况合理,就发放补贴,极少数判断不了的再去找各方核实情况。

等所有补贴确认完毕后,通过“全选”“导出”“下载”,自动生成统计表格,并在食堂门口公示。“如果有人恶意刷单,很容易就会被看出来。”郑贤胜说。

便利之余,“信息化平台+精准货币化补贴”模式还让基层干部的补贴拿得更加合理。新模式下,目的地设置由建制村村委会细化到了自然村或农户家,平台能依据起点、途经点、终点自动计算公里数和补贴,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偏差。

“各个乡镇可以根据当地交通、地形情况自定义补贴系数,例如工山镇多山区,许镇镇多圩区,前者每公里补贴费用就比后者高,计算出来的费用可弥补绝大多数普通车型的油耗和车损成本。”南陵县副县长许方震说。截至今年7月底,许镇镇公务出行订单月均费用4.38万元,而这一数字在实行“分类包干法”时为5.5万元。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