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三把钥匙开“心锁”(基层治理新实践)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新型矛盾纠纷随之出现,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四川公安机关聚焦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领域各类风险,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由“就地解决”向“深耕善治”纵深发展的特色之路。

记者近日来到四川省成都市新业态发展的代表性地标之一——猛追湾。这个上世纪80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老工业区,如今老旧小区和新楼盘纵横交错,原居民和外来人员交叉重叠,区域业态和人员结构复杂。面对各类矛盾纠纷,当地民警巧用“情”“理”“法”三把钥匙,打开了百姓的“心锁”。

第一把钥匙:共情

学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彻底打开群众“心锁”

位于成华大道新鸿路69号的成都建材院家属区,1984年建成,小区里大多数房子的房龄接近40年,老年住户居多。前段时间,小区开始改造,不少居民提出了加装电梯的想法。

“不能进!”那天,施工队刚进到小区,就被住在1层的马大娘拦了下来。“装了电梯会影响采光和绿化;打了膨胀螺丝,地震来了,房子不安全!”马大娘说出了心里的顾虑。

“我们尝试和她沟通了两次,都没有效果,只能请小姚警官来帮忙。”建华社区网格长黄雨口告诉记者,小姚警官是猛追湾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姚昀辰,“平时他经常帮我们化解纠纷,很有办法!”

“这里和商业楼盘不同,老旧院落居民多为同单位的老同事老朋友,相互认识了解,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为了马大娘理解并同意加装电梯,姚昀辰决定打“感情牌”,“以熟人为突破口,把情况给大娘解释清楚,化解误会,打开大娘的‘心锁’。”

姚昀辰找来建材院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董伯伯和当地住建交局工作人员,请他们解释专业技术问题;找到和马大娘熟识的物业经理介绍后续的绿化规划;最后把小区自管小组负责人、党员志愿者以及楼上的住户都请来,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谈,一起来做工作。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