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三千里回家路:女儿和妈妈在等我

新华社成都1月18日电题:三千里回家路:女儿和妈妈在等我

新华社记者胡旭、杨进、胥冰洁

“快来噻,幺儿,你不来接我啊?”15日下午3点半,44岁的廖大友从广东中山回到四川富顺老家,拖着行李走到村道离家最近的一个拐弯处。他转过头,8岁的女儿和65岁的母亲早已等在眼前。

听到爸爸的召唤,女儿廖欣妍小跑着过来,连忙用双手去接爸爸手里的包裹。“来,爸爸抱!”单亲爸爸廖大友一手推着行李箱,一手搂着女儿往前走,刚才还显疲倦的脸上乐开了花儿。一旁的奶奶笑盈盈地看着父女俩走过来,廖大友抬起头说:“妈,我回来了!”

位于川南丘陵地区的富顺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接近40万人。当地组织“‘春风行动’省际包车+‘金通工程’乡村客运小黄车”一站式无缝衔接,直接从厂门口到家门口,保障农民工平安有序返乡过年。

14日凌晨5点多,廖大友登上从中山到富顺的长途大巴。1600多公里的路程,原本预计15日上午8点半就可以到达;没想到路上寒潮来袭,沿途风雪交加,行车速度放慢,车程比计划晚了5个多小时。

“虽然晚了,还是到了。我说了要回来,就肯定要回来。”廖大友边走边说。春节回家,不仅是过节,更是他跟女儿和母亲的约定。

廖大友的父亲是个地道勤奋的农民,却因积劳成疾早早过世,留下妻子和两儿一女相依为命。作为三兄妹的老大,廖大友不得不和母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煮饭喂猪、下地种田,样样都干。单靠干农活儿的收入养不了家,他便和同乡一起到沿海打工。

从以前帮助抚养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到现在供养自己的孩子和母亲,20多年在外打拼的廖大友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敢闲下来。读书少,又没什么技能,为了给家里多寄点钱,他白天在电线厂上班,晚上加完班还要出去跑外卖,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