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大豆是第一批
新京报: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增长很快,国产大豆在育种方面有何成就?
孙石:我国种植的大豆90%以上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于生产豆油和豆粕。在我国,不同产区的大豆生产,受光温等自然条件影响,蛋白、脂肪含量有所不同。东北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黄淮海、南方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育种工作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综合考量高产、稳产、抗病、耐逆同时兼顾品质等要素。
新京报:2002年以来,我国多次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育种方面是否有相关的配合攻关?
孙石: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豆科技研究就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从国家层面看,陆续启动了多项重要的攻关计划。特别是2007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大豆作为首批启动的体系之一。集合了全国大豆科技力量,全面提升了我国大豆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攻克了制约大豆产业发展的诸多技术瓶颈。
新京报:有没有你印象深刻的攻关故事?
孙石:黑龙江黑河市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地级市。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在那里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面向东北北部大豆主产区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工作。把黑河作为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的重点地区,开展品种选育、技术研发、装备测试、产品开发、技术集成、高产创建和展示示范等多方面的工作,并在协同攻关、科企合作等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以岗站团队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学科协同联动的科技力量汇聚攻关模式。这些探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目前我们和当地的合作仍在深化之中,今年8月还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