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行星防御演习有哪些现实价值?|新京报专栏(3)

当然,“末日小行星”对地球人类未来的威胁,是必须首先考虑的。

地球上至今仍然保存着不少巨型陨石坑,它们都曾经在地球上掀起过灾难。了解恐龙的人们都知道,在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漫天的尘埃导致地球气温降低,包括恐龙在内的动植物普遍灭绝。

行星防御演习有哪些现实价值?|新京报专栏

▲NASA发布撞击成功的消息。截图来自NASA社交媒体官方账号

探索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危险

人类显然不能再重蹈恐龙的覆辙。

其实,危险不是没有。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2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近30千米处爆炸,威力大约为45万吨TNT炸药,造成1600人受伤。更恐怖的是,我们归类的“末日小行星”都是直径比较大的,而这颗小行星太小了,以至于天文学家压根没发现它的存在。

所以,对天文学家和各国军方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天文台本身也承担着监测和发现近地小行星的任务。

对于已经发现的“末日小行星”,万一它们的轨迹直冲地球而来怎么办?科学家们也设想了许多应对手段,比如给小行星提前安装推进器,或者太阳反射镜,逐渐改变它们的轨道;还可以更猛烈一些,使用卫星撞击甚至核弹爆炸的方式。

在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里,人类“驾驶”地球经过小行星带,动用了最猛烈的武器“反物质弹”来清除挡路的小行星。

2012年,我国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之后,飞越进入深空,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千米的地方,近距离造访了4179号图塔蒂斯小行星(意思是“战神”),完成了25分钟的拍摄,并把数据传输回来,从而令中国跻身原本只有美欧日的小行星深空探测的行列。

人类主动深入太空找到小行星,并对它们进行探测、采样或者撞击测试,这本身就是人类航天能力的一种标志。

在此次撞击测试中,NASA还提前释放了一颗微型卫星,更精细地观测DART撞击产生的痕迹,寻找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面对宇宙中不可知的危险,人类所做的探索和大胆尝试,都是为了尽力避免意外和悲剧再次上演。

撰稿/孙正凡

校对/刘越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