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题:大暑:荷花入暮犹愁热
新华社记者黄垚
7月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期而至。它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气。大暑的湿热程度要甚于小暑。
【为什么大暑时节感觉最热?】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里的中伏前后,大暑大部分时段与中伏重合,而高温、高湿又是中伏的特点,正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7月初以来南方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显著。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下旬,南方还将出现持续性强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和强度都将超过上一轮。
预计7月下旬,江南、华南中北部、江汉、江淮及新疆东部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日数将有7至9天,江南大部高温持续日数可达9天以上,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高温日数也将有5至6天。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通过回顾全国30余个省会级城市常年(1991至2020年)的历史观测数据,发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的气象条件往往差异较大,从最高气温来看,三伏天并不一定是所有地区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但从常年来看,大多数省会城市的温湿指数都在中伏期间达到高峰。这意味着,中伏期间不管气温是否处在巅峰,但确实是人体感觉最为闷热的时期。
【大暑·三候】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这一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变得潮湿,常常出现暴风骤雨。有趣的是,此时枯草上的萤火虫卵化虫而飞,所以古人误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