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重大发现 水稻罕见高产基因可显著提升产量(2)

引起科学家们注意的是,同样存在于玉米和水稻中的同源基因,为何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两个团队研究人员承担了最初的鉴定任务,他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魏少博和李霞博士,也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这是一场漫长的发现之旅,魏少博告诉记者,在不断的鉴定和分析中,他们几度面临放弃的境地,但最终都坚持了下来。命运眷顾了他们,他们在水稻中,鉴定到了一个同时受光和低氮诱导表达的转录因子OsDREB1C。

就是这个小小的转录因子,可能将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契机。

高产仍是最重要的追求

中国有14亿人,占全球19%左右,但中国的耕地,只有全球的7%左右。这个庞大的国度,真正告别饥饿仅仅不到40年。尤其是近年以来,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正在逐渐变多。最新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达8.28亿,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在农业育种、尤其是粮食育种中,高产仍旧是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周文彬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绿色革命”开始,通过半矮化育种、杂交育种等品种选育,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升,作物产量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然而,近年来,这种增长正在进入平台期,单产的增幅正在变得缓慢,“全球约24%-39%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

与此同时,大量使用氮肥,仍是当前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过量的氮肥使用,不仅不利于增产,反而会带来日益明显的负面作用,包括环境污染问题、作物“贪青晚熟”问题。其中,“贪青晚熟”可能会影响复种,进而影响到总体产量。

全球粮食生产的重重困境,使得作物大幅增产的需求和氮肥高效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是当前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