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理性看待“土木工程专业遇冷”|新京报快评(2)

理性看待“土木工程专业遇冷”|新京报快评

▲在武汉光谷科学岛环岛路项目上,工人在进行排水工程施工作业。图/新华社

这几年志愿填报“降温”明显的财经类大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会计等应届毕业生人数超出了社会能够提供的有限岗位数,竞争压力自然大于其他行业。

国家政策对高校专业设置与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也是显著可见的。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这两年,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新工科专业得到了国家大量政策和经费的扶持,有很长的、可预期的就业红利期,因而受到众多考生及家长的青睐,大量高校纷纷跟进开设专业点。实际上,这些都是可预见的改变,没有任何一个专业会“常青”,面对社会发展流动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公众还需要理性客观看待。

而具体到考生填报志愿中看,其属于考生个人的人生规划,在考虑就业前景的同时,也不能片面被社会风评牵着走。如果不能与自身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考虑,在一个不适合自身的专业学习四年,即使如社会评价的那般“热门、就业前景好”,也很难学得进去。各个高校里,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同学都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热门专业”的学生。

当然,长远看来,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完全热点化、市场化。那些片面迎合考生意愿、急功近利的专业调整除了消耗资源,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并无助力。

教育部从2020年起,在一些试点高校推出“强基计划”,专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所以,对于所谓土木工程等专业遇冷,本也没有必要惊讶,当然也不用嘲讽。一时有一时的趋势与需求,专业“冷热交替”本就是社会常态。对此,社会也应保持平和心态,冷静看待。

撰稿/公羽

校对/吴兴发

推荐阅读

军事

  • 美国研发新型激光技术 提升EUV光刻效率

  • 拜登下台前不忘对华使绊子 持续干涉台海事务

  • 如何理解日铁起诉美国政府 仆从国的反骨显现

  • 美国航母遭袭 胡塞武装发起挑战

  • 台积电的“美国梦”还能做多久 补贴与未来前景分析

  • 逮捕令停止执行后美专机将抵韩,尹锡悦救兵到了 布林肯访韩会谈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