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理性看待“土木工程专业遇冷”|新京报快评

理性看待“土木工程专业遇冷”|新京报快评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辅导学生填报志愿。图/新华社

近日,一则“弟弟被某土木录取,想复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发帖人称,弟弟报了6个专业,都没有录取,被调剂到土木类专业。由于弟弟想学电子信息类或计算机类专业,现在在考虑是否复读。评论区中,现身说法“劝退”土木专业的网友不在少数。

这样的专业焦虑并非个例。据九派新闻报道,向来以土木工程闻名的同济大学今年在多个省份投档线都出现明显下降;即使在同一省份内,建筑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相较于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也有较大的差距。从曾经的王牌到如今的“兜底”专业,除却疫情的影响,土木工程“遇冷”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看似时过境迁,却也在情理之中。

专业志愿代表了一种社会预期,是考生及家长基于对考生个人发展前景的判断而做出的选择,其中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就是行业就业情况。

以土木工程为例,其过去曾一度以高就业率和高对口率吸引大量考生,但随着基建、地产等行业的收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不复当年。据某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裁员力度最大的行业中,房地产排名第二,新发职位增长较差的五大领域中,房地产排名第四,如此就业形势也很难再吸引高分考生。

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流动性,薪资水平也受供求规律支配,这导致高校专业的冷热是相对的、波动的。

仍旧以土木工程为例。十几年前,国家需大力建设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对土木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在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行业的薪酬也一路水涨船高。但这种增长不是无限的,随着需求减少、增速放缓与人才饱和,热度也会逐渐回落。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