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一生只干一件事”——追思北京人艺院长任鸣(2)

“我是人艺的儿子”

1987年大学毕业,任鸣进入北京人艺。1994年,34岁的任鸣成为剧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

1995年,任鸣因导演话剧《北京大爷》一举成名。演出成功后,他到北京医院看望80多岁的老院长曹禺,曹禺握着他的手说了三句话: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戏要让观众看得懂;要坚持人艺风格,但也要发展创新;要好好学习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的作品。

任鸣曾坦言,这次谈话是其艺术人生上的一个转折点,也让他长时间思考怎么传承、发扬北京人艺风格。在他给剧院创作的数十部话剧中,以《北京大爷》《全家福》等为代表的京味题材写实风格剧和以《知己》《我们的荆轲》等为代表的历史题材写意风格剧,分别继承发展了以《龙须沟》《茶馆》和《蔡文姬》《关汉卿》为代表的北京人艺风格的两条血脉。

任鸣生前曾说:“我是人艺的儿子,人艺塑造了我,我在人艺成长,没有人艺,我就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认为,一个导演将自己的创作和一个剧院的传统全部融为一体,这是任鸣对中国话剧的独特贡献。

“走近任鸣,是走进一个时代,进而发现时代与戏剧、时代与它的同路人的深层关联。”戏剧学者、《任鸣导演艺术论》一书的作者之一徐健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大潮下,话剧走入低谷。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回忆,当时任鸣的同学大多去拍影视剧了,但他始终坚守话剧。“我相信他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他努力完成自己理想中的事业,践行着自己当年说的那句话,‘一生只干一件事’。”

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任鸣的师兄王晓鹰用“心无旁骛”“鞠躬尽瘁”形容任鸣的一生:非但没有拍过影视剧,甚至到外单位排戏都不多,这在国内当代知名导演中是很少见的。“任鸣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中国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给我们留下专注、踏实、善良、纯真的人格风采。他用一生完成了自己的选择,他的离世是一种艺术和生命意义的完成。”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