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江说,“F9C22”出生后,“福久”表现出很强的母性,一直积极主动跟随看护,引导“F9C22”深潜水并与之伴游。在“福久”引导下,母女关系逐渐建立起来,“F9C22”于次日4时30分钟左右吃到第一口母乳。经过1周多时间的观察,妈妈“福久”和她的新生宝宝“F9C22”目前均身体健康。
据悉,“福久”于2011年从鄱阳湖迁入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目前已有14岁,正值壮年。小江豚出生后的第三天,经科研人员观察确认,此次“福久”生育的“F9C22”是一头雌性小江豚,这为白鱀豚馆的长江江豚人工繁养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
6月29日,江豚妈妈“福久”和小江豚“F9C22”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通过江豚人工繁养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术对于支撑长江江豚的就地、迁地保护至关重要。”中科院水生所鲸类学科组负责人王克雄说,该所一直坚持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目前我国从事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时间最长、学科门类最全、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