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封面评论|“收钱说话”的探店达人,不要也罢

封面评论|“收钱说话”的探店达人,不要也罢

新消费带来新营销。如今,依靠探店视频来为商家引流,已然成为不少短视频平台的常规操作。而探店达人们一边进行现场拍摄,一边不忘给商家带货,不仅给商家带来营业额,自己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在这场一拥而上的流量游戏中,“低价团购+达人引流+商家接单”的变现模式渐渐浮出水面。市场上的达人多了,乱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比如,一些达人打着探店名义,吃霸王餐的事件频频发生。还有达人要挟商家,要么不收费,要么就写差评。

白吃白喝还能月入百万?在很多人看来,探店达人,简直是最理想的职业了。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所谓“探店达人”却更像是新型“网络乞丐”,死皮赖脸、吃拿卡要,烦不胜烦俨然是可恶至极了。事实上,就如同其许多职业一样,人前光鲜、背后暗黑,确乎是某些“探店达人”的真实状态。其挟粉丝以令店家,很多时候的确是吃相难看。

所谓探店,原本的逻辑是基于真实生活经验、分享美好消费体验。本质上,也算是“民间互帮互助”了。这套逻辑,显然是相对于大众媒介形形色色、无孔不入的广告营销而言的。也即,“不信广告的自卖自夸,只信网友的现身说法”。但问题在于,当探店变成专业化、职业化,而不再是个体自发的、单纯的“体验共享”,由此则必然扭曲内在的客观中立属性,必然造成意见污染与信息失真。

探店变成生意,探店达人成为一种职业,那么就一定会衍生出“有偿探店”。商家不给钱,就踩得一无是处。商家给了钱,就吹得天花乱坠。时至今日,很多探店达人成了是生意人,更像是拙劣的“街头艺人”,夸张的表情,老套的台词,对应着其味觉审美的粗鄙与不可信。“入口即化”“肥而不腻”“Q弹爽口”“古早地道”,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词,也难怪越来越多的网友对之脱敏、无感了。

包括探店达人在内,所有的“消费博主”其内在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好物推荐”,提高供需双方的适配效率,改善公众的消费体验。若是枉顾这一根本前提,只顾着“恰饭”“捞钱”,甚至成为增加商家经营成本的“网络乞丐”,那么无异于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最终被抛弃并不让人意外。

推荐阅读

军事

  • 纽约车辆进入拥堵减缓区需交费 美国首例征收启动

  • “美国年轻人已经看到国家由越来越老的一代人管理”

  • 外交部:中方有关水电工程经过严谨科学论证 不会对下游造成不良影响

  • 被逼急了,格陵兰岛总理强烈呼吁:是时候独立了 摆脱殖民枷锁

  • 清迈华助中心回应演员星星失联 泰缅边境事件引关注

  • 高盛改主意了!下调黄金目标价,不再预计年底触及3000美元 美联储降息放缓影响金价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