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梅旭荣:用手机种地 享城市生活(3)

在国内,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也是技术贡献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梅旭荣说,“2016年,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只有0.76%,如果我们把全社会所有的投入,全部算到一起,这个比例乐观的估计大概是0.9%。所以,我们认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这是我们的主要因素。”

变化:食物结构正在转型

2021年,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聚焦食物系统转型话题,在今天,人类食物系统的转型已成共识,梅旭荣介绍,去全球范围内的食物系统,正在向健康、高效、可持续、包容性和可抗力几个方向转型。

在中国,食物转型的现象同样明显,梅旭荣介绍,2020年,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物能量供给为3950千卡。其中2952千卡来自国内生产的粮食,1000千卡来自进口粮食。在食物消费中,人均每天摄入的能量为2248千卡,而国内生产供给的能量为2900千卡,这意味着,国内生产的食物能量,足以供给国内人均所需。

既然国内生产的食物,足以供给国内所需,那么进口的食物又去了哪里?梅旭荣说,“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国人平均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接近了推荐值的下限,蛋白质的消费者,则接近推荐值的上限,这意味着,我们吃主食越来越少,肉、蛋白质和脂肪越来越多。这必然导致能量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每年进口那么多食物的原因,事实上,我们进口的主要是饲料和蛋白,尤其是大豆的进口,一方面用于油脂的生产,一方面用于饲料。”

融合:农业产业振兴的趋势

食物转型、技术变革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产业振兴中,一二三产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等,在产业振兴中越来越重要。

梅旭荣表示,“产业振兴中,要注意三个融合,第一是产城融合,当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到65%左右,农业生产主要满足城市需求,产业布局、市场等主要在城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同样息息相关。第二是产村融合,产业空虚的乡村,是很难得到发展的,所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个部分之一。第三是三产融合,要重视整个产业链条的融合。”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