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恐龙胚胎的头骨、脊椎和四肢骨骼的独特形状,可以推断出蛋中包含的化石胚胎“英贝贝”属于鸭嘴龙类。这是一类生活在恐龙时代末期的大型植食性恐龙,它们都长着极具辨识度的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著名的埃德蒙顿龙、山东龙、青岛龙、盔龙、慈母龙,都是属于这个类群。
鸭嘴龙类胚胎并非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现,但是这些新的鸭嘴龙胚胎是迄今为止,在同类中保存得最好的胚胎。不过,学者很难准确地知道这组胚胎代表鸭嘴龙类的具体哪个属种,因为特定物种的鉴定特征往往在生命的后期才表现出来。不过,胚胎头骨上部的后边缘保存的原位鳞骨的独特形状:后突高而钝,让人联想到一些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s)恐龙,如都同样来自亚洲的列弗尼斯龙(Levnesovia)、谭氏龙(Tanius)和南宁龙(Nanningosaurus),表明了新标本与这些物种可能具有的亲缘性。
此次发现的蛋与胚胎化石的大小,与北美上白垩统更特殊的鸭嘴龙类(hadrosaurids)是可对比的。这些鸭嘴龙类传统上被分为两类:头骨上有精致空心脊冠的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es),以及没有这种脊冠的栉龙亚科(saurolophinae)或鸭嘴龙亚科(hadrosaurines)。
一般来说,鸭嘴龙亚科所产的蛋,比赖氏龙亚科要小许多(容积分别为900毫升和4000毫升),因此孵出的雏龙也较小。不仅如此,鸭嘴龙亚科的雏龙被认为比赖氏龙亚科的发育程度更低,特别是在肢骨的形成方面。也就是说,鸭嘴龙亚科的雏龙是晚成的,它们在孵化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后,四肢骨骼才完全长成。相比之下,体型较大的赖氏龙亚科雏龙则是早成的,出生之后可以很快加入龙群。
这个有趣的差异对于演化生物学家来说,自然会产生一个关于鸭嘴龙祖先性状的问题:鸭嘴龙类的祖先在孵化的过程中,其雏龙是晚成的还是早成的?此次发现的“英贝贝”胚胎蛋中,蛋和胚胎都很小,与鸭嘴龙亚科相似,这表明小型的蛋与晚成雏龙是鸭嘴龙类的原始性状,而赖氏龙亚科更大的蛋与早成雏龙是衍生的,这就是“英贝贝”恐龙胚胎所告诉大家的最重要的科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