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从“马班邮路”到“网络高速”(奇迹在这里诞生)(2)

1985年,19岁的王顺友接过父亲的邮包和骡马的缰绳,穿上绿色制服,成为家里第二个邮递员。王顺友深知,作为大山里的信使,他是联结外界与这里唯一的纽带。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王顺友就这样跋涉了32年,行程26万公里。

王顺友走的邮路是全县最长的一条,也是最艰险的一条。这条邮路上,有海拔5000米、冰雪长覆的察尔瓦山,有海拔1000米、气温有时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有野兽常常出没的原始森林,有十几座陡峭险峻的悬崖沟壑,还有当地百姓闻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条全长近600公里的邮路,王顺友走一趟要花14天,一年365天,有330天他都在路上。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一系列荣誉,让这位“马班邮路”上的奋斗者,成为木里的传奇。“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王顺友生前总是这么说,“十几个乡邮员,每个人跑一条路,不起眼,可所有这些路加起来,就把乡亲们和山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了,就把党和政府与木里连在一起了!”

凿山开路油路进村

动用重型直升机,只为修好一条通村公路

最多的时候,木里有15条“马班邮路”。但是,人民群众对于交通改善的期盼和奋斗从未停止。“让高山低头,叫悬崖让路”,2017年,随着王顺友走过的最难路线正式关闭,木里所有“马班邮路”已全部转为宽敞平坦的通村“油路”。

四川山区的通村公路有多难修?以同在凉山州的阿布洛哈村为例:阿布洛哈在彝语中的意思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村子坐落在金沙江畔,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过去,村民出村要么翻山爬悬崖,要么坐溜索过河,是凉山州脱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2019年6月,一台台挖掘机开到了村对面的半山腰,阿布洛哈村的通村公路开始建设。这段通村公路全线处于高山峡谷地带,围岩非常破碎,耗时4个月,只修了3公里加一个隧道。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