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周添生前给党组织写信所用信封(下)和装有1000元党费的信封。吴培兄摄图②:周添家属(左一)向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胡琪茵转交周添的信件和党费。张志强摄
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平凡、朴实,他们的事迹却能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退休人员周添,就是这样的一名老党员。
今年1月,周添因病去世,家属在他的遗物里发现了一封写给党组织的信和1000元党费。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阅读这封信,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艰苦朴素、不畏困难的豁达,坚守岗位、积极工作的敬业。
——编者
“1000元是我最后缴纳的党费,诸事有劳工会办理,特此致最后敬礼。”
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退休人员、有着66年党龄的周添在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周添今年1月去世,由亲属代为转交给党组织的两样东西——一封信和1000元党费,令所在支部党员们感动不已。
“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父亲去世后,我们收拾遗物,发现一封信和1000元党费……”接到周添儿子周伟然电话的时候,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人事处工作人员王永标短暂地愣了一下,然后红了眼眶。怀着对周添的敬佩和好奇,王永标走进档案室,试图通过那些覆盖灰尘的档案袋和稍一用力就会弄碎的纸张去了解他的生平。
“1926年出生,1956年入党。早年没怎么读过书,做过炊事员,后来上了邮电训练班,成为一名电缆线务工作者,1965年开始负责机关通信保障工作,1987年1月退休……”铺上报纸,王永标小心翼翼地翻开周添的简历,档案里黑白照片上的男子,面庞清瘦、眼神坚定。
“出身贫苦人家,原本没什么文化,踏实工作,在有机会的时候,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勤勤恳恳一辈子。”看到周添写给组织的信后,王永标脑海里这位朴素党员的形象更加丰满。信中,周添回忆了自己独自抢修线路的经历,“晚上9点一个人在白云山树林里查修电路,顾不上害怕,一心只想将线路修好”。“老同志字迹清秀工整,从信中就能看到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王永标说。
“1959年,我和大哥参加水下铺设电缆的工作,水下冲击力大,无法前进,大哥主动请缨,第一个穿着潜水服下水,用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排除故障,那个时候设施简陋,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被冲走。”在弟弟周永灿看来,周添性格坚韧,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都会迎难而上,毫无怨言:“当时,有一些工资更高的工作可以去选择,我大哥从来没有考虑过,他说‘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交党费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必须自己完成”
何显球最后一次见到周添,是在2020年1月初的党支部活动上,当时已经94岁的老人,依然会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会。
“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儿子送他来,大多数情况是自己过来。老人家住在佛山市南海区,要坐公交车,再转地铁才能到。”何显球是周添所在党支部的时任书记,对于周添这位支部里年纪最大的同志,何显球每次都会多关注一些。“他话不多,声音不大,有时我跟他说,交党费的事可以让子女转交。但老人不肯,坚持每次自己来交给党组织,说‘交党费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必须自己完成’。”
“党支部每次通知要举行活动,父亲总是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念叨,兴奋得睡不着觉。”周伟然有时候也担心父亲的身体,劝他不要跑那么远的路,“他总说,组织生活,参加一次也就少一次,能去就多去吧。”
“父亲退休时工资才100多块,也不怎么花,大部分会拿去支援家里孩子的学业。”周伟然眼中的父亲关心家人、心怀感激,却不愿给组织添任何麻烦。“我母亲和几个哥姐都一直在乡下务农,当时父亲退休,按政策是可以由一个子女接替他工作的,他却没有向组织提过这方面要求。”
“看着父亲的信件就好像回顾了他的一生”
周添写给党组织的信上没有日期,全信370多个字,没有一处修改涂抹,但从发黄的信纸、陈旧的折痕可以看出,已经很有些年头。“我一生勤勤恳恳搞好通信工作,夜以继日为通信事业奋斗终身。晚年廉洁律己,日常生活克己自律,领取退休金安享晚年,特向组织致谢。”
“大概6年前,父亲被诊断患有主动脉瘤,随时有离开的风险。我想,信可能是那个时候写的。”今年1月,周添因病离世,没来得及给家人交代后事。周伟然在收拾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信件。
周伟然说:“看着父亲的信件就好像回顾了他的一生,我能感受到他字里行间的感恩。我自己也是一名党员,有这样的父亲很骄傲。”跟家里人商量后,周伟然决定完成父亲的夙愿。他来到父亲生前的单位,亲手将父亲留下的信和党费交给组织。
“周添信中饱含着朴素与真挚。一句誓言、一声承诺、一生践行,他的事迹是一份弥足珍贵、令人难忘的教材。”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人事处工作人员韦红追说。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