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坚持五十载架桥跨江河(讲述·一辈子一件事)(3)

“这种方案不仅能节约大量耕地,造价也低,桥建成后还更美观。”周昌栋的想法引来了一些争议,身边的朋友也劝他:“别为了新花样,真出了问题……”

“新方案是有科学依据的,只要按科学方法建,风险是可以避免的。”周昌栋认为,“作为一个搞技术的,如果永远墨守成规,我们又怎么能进步呢?”在他的坚持下,带着严密的科学论证,新方案获得了评审会专家的认可。

1986年10月,普溪河大桥正式开工。周昌栋带着行李,住进了工地。当地老百姓见来了一个年轻人负责建大桥,直摇头。“大工程师都不一定能搞成,来个毛头小伙子怕是不行哟!”面对质疑,周昌栋反而更加坚定:“我一定要把大桥修好!”

平时,周昌栋说话轻声细语,但一到工地现场,他总是非常严厉,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两年后,普溪河大桥通过了高荷载试验,周昌栋终于松了口气。这时,他瘦了整整10斤。1991年,这项工程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周昌栋建桥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少荣誉也随之而来,但他心底一直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修建一座长江大桥。

“只要是桥梁的事情,我从不会觉得疲倦”

1996年11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国家批复。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大跨径悬索桥,此前,中国人还没有在长江上完全独立建设过这类桥梁。重任落到了周昌栋的肩上。

“虽然这是我的梦想,但要我任总工程师,我经验不足,怕做不好啊!”起初,周昌栋有很多顾虑。单位领导说,如果宜昌早一点有了长江大桥,两岸的老百姓出行不仅安全很多,也不用看天气渡江了,“你不去,谁去?”

一句话唤醒了周昌栋年轻时在心里立下的誓言,他毅然接下了任务,成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周昌栋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攻克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和提升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