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静提出了多项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建议。王静表示,我国科技创新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但专利数量存在严重“虚胖”,质量堪忧,急需深入研判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
王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受访者供图
科技成果转化难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发展迅速,王静介绍,以专利为例,2021年授权发明专利69.6万件,实用新型312.0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3万件,专利数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然而,王静也提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专利数量存在严重“虚胖”,质量堪忧。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4.9%,科研院所为11.3%,高校为3.8%,(与美国相比相差15-20倍)。这一结果与智力资源集中、科研经费充足、科技成果丰硕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巨大反差,急需深入研判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深层次原因。在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成果转化的今天,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已然不是政策扶持不够、企业创新意识不足、成果需求不旺的问题。
王静介绍,在调研和实践中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困难和障碍仍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知识产权价值认知不足,专利权主体缺少市场化前瞻性。专利申请重数量不重质量,有产业化价值的专利占比低,甚至为了科研项目结题单纯“制造成果”,这样的“成果”自然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