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军的新房(7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一方 摄
新华社石家庄7月31日电 题:太行“货郎”收货记
新华社记者杜一方
家鸡未鸣,一辆半旧的农用三马车“突突”作响,打破了山乡黎明前的寂静。翻越山梁,转过沟壑,三马车停在河北省涉县东辽城村一户农家院前,跳下来一个黝黑的汉子。
“电话里说你家卖连翘,有多少斤?”那汉子顺手扯过黄色编织袋,熟练地扛上电子秤边走边问。
汉子名叫张献军,是一名行走在太行深山里的“货郎”。
装袋、称重、上车……尽管手有残疾,张献军动作格外麻利,一会儿工夫便装了小半车。“下午再转转,争取多收点。”张献军憨憨一笑,勤能补拙,他信这个理儿。
从修路工到贫困户,再到山乡“货郎”,49岁的张献军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愣是摆脱了贫困,用不懈奋斗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张献军家所在的涉县污犊村位于清漳河畔,群山环绕。这个小山村也像张献军一样命运多舛,因为发大水从河东搬到河西,再挪到地势更高处,后来才迁到现在的位置。
早些年,张献军跟着施工队走南闯北,靠修路糊口。2008年,他在四川修路时左手不幸受伤致残,痊愈后找工作三番五次被拒。
“看大门的活儿都找不到,我还能干什么?”他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乌云”笼罩的日子持续一年之久。
6间从爷爷辈传下来的土坯房是张献军以前的家,只有门边勉强由红砖砌成。因年久失修,房屋漏雨,“哪个房间不漏就挪到哪个房间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既然找不到雇主,干脆就自己干!”于是,从小不服输的张献军咬咬牙,找亲友凑出1万多元买了辆三马车,尝试做起废品收购的营生。
新华社武汉2月10日电(记者贾启龙、黎云)经过连续14个小时的长途奔波,邯郸市爱国拥军联合会为火神山医院捐赠的百吨医用消毒原液10日顺利抵达武汉并予交接
新华社石家庄6月4日电(记者冯维健)夏日太行山,绿意盎然。在河北涉县西达镇西达村后的山坡上,近千亩果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成片的核桃林已经开始挂果,偶有繁花点缀其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华社石家庄3月9日电 题:打造太行山“七彩林带”——河北春季植树造林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昆 早春时节,在河北省涉县台北村的玉皇脑山上,活跃着一支百余人的“夕阳红造林服务队”
图片为车谷砣村。马东明摄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车谷砣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山峦叠嶂,小村庄被山怀抱,却也被山束缚。曾经,这里是贫困村。村民们只靠一两垄沟边薄田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