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1日电题:毛乌素沙地的“明沙”绿了
新华社记者徐壮
“明沙”——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地区方言,意为明晃晃的沙地,光秃一片、无边无际。
这是在茫茫大漠中挣扎许久的人才能创造、理解的一个词。深处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地中心,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当地人开始艰苦卓绝的治沙事业。近60年过去,“明沙”之上,绿色生活悄然上演……
父亲的沙,儿子的草
“我父亲说‘你赶紧回来吧,门都快被沙子挡住了!’”
1万多亩草场的深处,坐在现代化砖房里,吉日嘎拉图大叔回忆起30多年前的情形。
大叔说,那个时候,他家所在的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17万亩地里只有2万亩有草。“屋前屋后都是‘明沙’,没有一点绿色。我家的草地只够养活十几只羊和1头牛。”
难道守着万亩土地,却要甘心家园被黄沙掩埋?
父亲的呼唤,让在外打工的夫妻俩毅然决定:回家!把“明沙”种绿!
“那个时候哪懂怎么种?一开始种沙蒿,种了5年都种不活。”
说起当年的“有勇无谋”,大叔笑得淳朴:“花了3年时间,活了8成,结果,第4年又被‘明沙’埋住了。”
性格刚直的蒙古族人不讲辛累。沙蒿干死,那就补种;“明沙”会流动,换个方向种。死而复活、东西南北地尝试,第5年,大叔终于在黄沙中看到了些许绿色。
“到了2005年,我家地里的‘明沙’都种上了草。”吉日嘎拉图骄傲地说。
如今,大叔家的草地养了200多只羊,40多头牛,一年纯收入达到18万多元。装修现代的新房前后草木葱茏。门前的杏树已经成材,果子酸甜可口;长得最高的沙柳丛,牛羊钻进去就看不见。
沙地藏“宝”
原标题:海军驻西沙某部联合重庆交大研究出在盐碱沙地种蔬菜@央视军事5月30日消息,三沙市永兴岛试验田喜获丰收,半亩沙滩收获小白菜、生菜等7种蔬菜150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