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货币投放要谨防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分流资金,避免脱实向虚。因此,下半年要保持消费恢复的良好势头,就要着重稳就业、保就业,更要注重调节非消费性支出的过快增长,以切实涵养消费能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下降3.9%,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26亿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5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4%。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的消费被抑制。不过,从目前的数据看,消费恢复的势头良好。毋庸置疑,这主要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落实。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六大方面提出了19条措施,力促消费扩容提质,为对冲疫情影响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强力度的政策依据。同时,各地结合地方实际,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补贴、奖励、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促进消费。“真金白银”的消费激励,有效调动了消费积极性。
当然,在上半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消费能够形成良好的恢复势头,从根本上说是缘于我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持续扩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不断增强的消费能力,为新消费业态的催生提供了坚实基础,对消费的恢复形成了有力支撑。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我国经济要走出疫情冲击的负面影响,必须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持续增强消费能力,让人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消费能力源自于稳定可持续的收入。要形成可预期的收入基础,一方面要稳就业、保就业,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收入向消费转化,并减少非消费支出对消费支出的挤占。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居民实际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稳定的就业形势有利于稳定收入预期,收入增加对消费的提升作用也在逐步显现。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个别地方的房价异常上涨,引导了房地产市场预期,这可能会减少购房者以及计划购房者的消费支出。此外,股市“牛”情也在刺激资金入市,不少人可能会因此压缩或延缓消费支出,拿钱追涨。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货币投放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的,要么流入实体经济助力生产,要么走进流通领域促进消费。货币投放要谨防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分流资金,避免脱实向虚。因此,下半年要保持消费恢复的良好势头,就要着重稳就业、保就业,更要注重调节非消费性支出的过快增长,以切实涵养消费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题:让国歌在香港唱得更嘹亮 新华社记者 《国歌条例》12日在香港正式刊宪生效。这是一部为奏唱、保护及推广国歌专门订定的条文,以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国家观念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今天仍能触发我们深沉的思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