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工程还将攻克大跨度钢结构通航渡槽技术,在合肥建立起一座可以行船、过水的世界级水桥;建成后的蜀山泵站枢纽,将滚滚江水抬高12.7米,相当于四层楼高,将实现“水往高处流”。
“在科技攻关的引领下,引江济淮工程进展平稳。”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建设管理部副部长宋诚告诉记者,截至6月底,引江济淮工程累计开工68个项目,占总项目数的83.95%,河渠开工90%以上。所有已开工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人水和谐:擘画绿水青山协同发展的新图景
水是生命之源,协调生产、生活、生态,这是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工程设计之初,就慎重考虑了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朱青说,原本航道将在菜子湖内按最经济的路径设计,在枯水季节抬高水位1到2米,以保证通航安全。
每年冬季,不少白头鹤等珍稀濒危鸟类,都集中在菜子湖几个特定区域觅食和过冬。经过调研发现,如果抬高湖泊水位,会导致滩涂面积缩减,影响到候鸟生存空间和食物。
“为了保护候鸟栖息生境,工程增加约3.5亿元投资,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把航道西移,远离鸟类集中分布区,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候鸟栖息滩涂面积。”朱青说。
类似措施还有很多。比如,增设多个“鱼道”,保障长江与菜子湖、长江与巢湖等水系之间鱼类洄游畅通。河流沿岸带型修复工程等永久环境保护工程将随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引江济淮工程,不仅仅是输水河道,也应该是生态绿道、经济航道、文化通道和科技廊道。”宋诚说,预计2022年底前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将基本建成,2023年开展航运、供水等工程联调联试,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目前,工程沿线一些城市国土空间控制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新的发展蓝图在紧密谋划中。合肥市引江济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星说,合肥市将以打造世界知名运河为目标,力争将江淮运河合肥段打造成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示范带,传承江淮风韵的文化旅游风景带,承载国家战略的产业经济发展带。
专家预计,未来我国将形成以长江、淮河、江淮运河为水运主通道的千吨级“工”字形水运网,直接推动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更好地协同发展、绿色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为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