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合肥、亳州等建设工地上看到,1万多名建设者正在加紧建设枞阳、庐江、东淝河等八大枢纽,建成后将通过梯级泵站,逐步提升抬引江水,一路送到皖北直至河南。
“为亳州百姓‘解渴’,只是达成一个小目标。工程建成后,皖北和豫东地区受益人口将超过千万人。历经反复科学论证的引江济淮工程,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水资源调配格局,改变淮河中游水资源短缺局面,保障沿线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曾经担任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的水利专家宁远说,为人民治水,解百姓之“渴”,让群众得到实惠,是引江济淮工程重大意义所在。
科技攻关:克服重重障碍推进“江淮”牵手
“引江济淮是我国继三峡、南水北调之后,又一项大而复杂的水利工程,技术难度极高。”回顾已实施3年多的建设,以及前期论证过程,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公司副总经理朱青无限感慨,“但使命所在,即使有再多困难和障碍,也必须把它完成好。”
摊开设计图纸,江水自巢湖顺着派河一路向北流去,到达合肥市蜀山区及肥西境内的江淮分水岭,需要穿越膨胀土广泛分布的复杂地域,这里被称为工程建设中的“雷区”。
“膨胀土是一种富含亲水黏性矿物质的土质,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合肥建管处处长王同如说,在这样的土壤中开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渠道垮塌。公路建设中通常加入石灰解决膨胀土的问题,但在水利工程中,石灰会对输送水质造成影响。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专家团队和建设者们反复尝试将膨胀土经过翻晒、碎土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进行拌制,把土的膨胀性降下来。再将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匀摊铺到坡体表层,阻断下层膨胀土与水和大气的接触,最终形成了结构稳固、不会影响水质的坡体。目前这一攻关试验已顺利完成。
按照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部署,为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开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