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26年59星 回望中国北斗的非凡之旅

26年59星 回望中国北斗的非凡之旅
2020-06-24 16:33:01 科技日报

26年59星 回望中国北斗的非凡之旅

6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随着该星进入预定工作轨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自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至今,我国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9颗北斗卫星(包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和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

回望中国北斗的发展,是一次各方力量同舟共济、携手拼搏,共同走出的非凡之旅。

率先“吃螃蟹”的北斗一号

早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立项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灯塔计划”,虽然最终因技术方向转型、财力有限等原因终止,但它却如同黑夜中的明灯,以十余年的设计和研制,为五院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经过大量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双星定位系统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来是一步跨到全球组网,还是分阶段走?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最终,“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被确定下来,“三步走”的北斗之路由此铺开。

1993年初,五院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了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技术指标。次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然而,在当时国外技术封锁、国内部件厂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北斗一号的研制只能在摸索中起步。据五院北斗一号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回忆,北斗一号的国产化是从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他说。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