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2万亿元直达基层”凸显了中央层面力促“六稳”“六保”的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市县制定的资金使用分配方案要精准识别受益群体,精准发放,并做好监督工作。
特殊之年钱怎么来、怎么花?筹钱用钱都要探索新路径。连日来,为确保两个“一万亿”直达基层民生,把每笔钱都用在要紧处,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密集部署落实。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敲定路径图,中央部门明确带头过紧日子,财政部门研究细化方案层层部署,相关监管制度建设提速扎紧“笼子”……各方发力多措并举确保财力下沉,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六稳”“六保”。(6月16日《经济参考报》)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上述2万亿元要坐上“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2万亿元直达基层”凸显了中央层面力促“六稳”“六保”的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如何直达基层?“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已经把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讲得很明白。根据有关解读,这十六个字的具体含义是:财政部将资金按照相关因素“切块”分给各个省份;省级部门细化资金分配到市县的方案;省级部门将方案报财政部备案同意;备案同意后,限时将资金下达基层。这是一个科学便捷的直达机制。可以说,严格执行这个机制,资金“直达”应该不成问题。那么,如何用好“直达资金”?市县承担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任务,也是资金使用分配的直接主体,那么,其制定的资金使用分配方案就要精准。这里的“精准”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题:让国歌在香港唱得更嘹亮 新华社记者 《国歌条例》12日在香港正式刊宪生效。这是一部为奏唱、保护及推广国歌专门订定的条文,以维护国家尊严、增强公民国家观念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今天仍能触发我们深沉的思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